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胸腰椎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分类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焦点,不仅便于同行间的交流,更能促进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目前,国际上已经提出了很多分类系统,但还没有一种被普遍采用。已经提出的分类系统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损伤特点作为分类的依据,比如损伤机制,骨质形态学,骨折稳定性的解剖学要素以及神经功能状况。特别要提出,McAfee等在骨折分类上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推进了对骨折形态学特性与稳定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为后来很多利用形态学来描述骨折稳定性和治疗方案的分类方法提供了大量依据。在众多依据形态学特性进行分类的系统中,Magerl等提出的综合分类方法大概是最系统最详尽的。Magerl分类法包含了对骨折解剖结构的综合描述,意在使用分层等级体系中的连续分级来表示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不稳定性的加重以及由此导致的神经损伤风险的增加。Magerl分类法因过于复杂而遭受非议,同时未提出对神经损伤的考虑和其它一些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定的因素以及一些关于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概念。另外,Magerl分类法不仅没有经过临床验证,而且也没进行改进来提高其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

相对于Magerl分类系统,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ICS)使用描述性的分类,对每一位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完整性以及损伤的形态学特性进行评估。TLICS还通过于对神经功能状态,PLC完整性以及形态学特性的评分指导治疗。TLICS虽然包含了对神经功能状态的评估,增加了临床相关性,但还是受到了一些批评。利用MRI评估PLC的完整性的可重复性及从行性受到了质疑。同样,对所选择的指导治理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可能是特异文化或特异宗教影响下的决定,并不能反应全球所有手术医生的决定或者最理性的治疗方法

年13位年轻的瑞士外科医生在MauriceEMuller等的领导下组建了一个外科协会,命名为AO(ArbeitsgemeinschaftfurOstrosynthesefragen)。AOspine是AO组织的一个分支,最初由AO中的脊柱专家组成脊柱专门小组(SpineTaskForce)后慢慢发展,于年成立脊柱外科专业理事会(AOSpecialtyBoardforSpineSurgery)。

AO脊柱知识论坛,是国际性的脊柱外科医生的学术组织,旨在制定一种分类系统,能综合骨折形态学特性与手术方案相关的临床因素。该组织的工作目的是制定一种能被广泛采纳,系统全面且简单可靠的能用于临床和科研的分类系统。

结果

该分类方法是基于对三种基本参数的评估:

1.骨折的形态学分类

2.神经功能状态

3.临床修正参数

形态学分型

与Magerl分类系统相似,依次的损伤类型表示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三种基本分型是基于椎体破坏模式进行区分的(图1)。

A型:压缩骨折

B型:前方或后方张力带破坏,整体无分离或潜在分离。

C型:所有结构的破坏导致旋转或移位或者没有分离的软组织铰链损伤。

图-1.三种基本类型:A型-压缩骨折,压力致前方结构破坏,张力带完整;B型-后方张力带或前方张力带破坏;C型-整体结构破坏致旋转或移位。

损伤分级

A型损伤可能单独发生在一个椎体或与B型或C型合并发生。B2,B3和C型损伤影响一个完整运动节段,而且是用运动节段进行编码(如T12-L1),而A型和B1型损伤是用单个损伤节段的椎体进行编码的(如L2)。损伤的通俗叫法(如爆裂,压缩骨折和牵张分离损伤)会在字母数字分编好以后列出,虽然被认为有些多余,但可以更好的被那些对通俗叫法比较熟悉的医生的所接受和使用。多节段损伤应该单独分类,并根据塌陷的严重程度予以列出。当存在相同的损伤亚型时,应按照从头端向尾端的顺序列出。该系统要求治疗医生仔细检查所有胸腰椎的运动节段,并准确全面地描述损伤情况。

A型损伤:椎体压缩性损伤

A型损伤累及到前部结构(椎体和或椎间盘),包括临床不明显的损伤,如横突或棘突骨折。更严重的A型损伤出现椎体爆裂骨折伴椎体后部向后突入椎管,不伴有PLC的损伤及移位。A型更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

A0亚型:椎体无骨折或不明显的横突或棘突骨折,如图3所示。

A1亚型:椎体边缘压缩或嵌入骨折伴单个终板骨折,不累及椎体后壁,如图4所示。

A2亚型:劈裂或钳夹样骨折,骨折线累及上下终板,但无椎体后壁损伤,如图5所示。

A3亚型:椎体骨折影响单一终板伴任何累及椎体后壁和椎管的损伤,如图6所示。压缩暴力可能会造成椎弓根间距的增加以及椎板纵行(青枝样)骨折。后方张力带的完整性仍维持,且无椎体移位。合并后方张力带中的韧带损伤时应首先归为B2亚型损伤。当A3亚型骨折合并轴平面上经后部结构的横行骨折时,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应归为B型损伤。

A4亚型:如图7所示,椎体骨折累及上下终板和椎体后壁。与A3亚型类似,A4亚型也可能存在椎板纵行骨折但无后方张力带的损伤。当合并后方张力带中的韧带结构损伤时应首先归为B2亚型损伤。A4与A3相似,但累及上下终板。劈裂骨折累及椎体后部时归为A4亚型。当A4亚型骨折合并轴平面上的经后部结构的横行骨折时(与前面所描述的纵行骨折相反),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应归为B型损伤。

图-3.A0亚型-微损伤:如横突骨折或棘突骨折,不会影响脊柱的生物力学完整性。

图-4.A1亚型-边缘压缩:单一终板骨折未累及椎体后壁。椎管完好无损。

图-5.A2亚型-劈裂骨折或钳夹样骨折:上下终板骨折未累及椎体后壁。

图-6.A3亚型-不完全爆裂骨折:任何累及椎体后壁的骨折。单一终板骨折。常伴椎板纵行骨折,无张力带破坏。

图-7.A4亚型-完全爆裂骨折:骨折累及椎体后壁及上下终板。常伴椎体纵行骨折,无张力带破坏。

B型损伤:张力带损伤

B型损伤累及前方或后方张力带结构。此型损伤可在A型椎体骨折中合并存在。B型损伤被分为3个亚型。

B1亚型:后方张力带的单一骨性结构破坏延伸至前方椎体,也就是常说的“Chance骨折”,如图8所示。不像B2亚型常累及一个椎间隙水平,B1亚型仅累及单一椎体。骨折可以经椎弓根延伸,并于峡部后部至后方软组织分离或经椎弓根棘突延伸然后向后方软组织分离。

B2亚型:后方张力带损伤伴或不伴骨性结构破坏,如图9所示。任何相关的椎体压缩骨折都应根据相对应的A类亚型予以单独分类。尤其是椎体爆裂骨折合并MR显示的PLC损伤的患者都应描述为B2亚型骨折伴A3(不完全爆裂)或A4(完全爆裂)骨折。

B3亚型:损伤累及限制脊柱过伸的前纵韧带。损伤可经椎间盘或椎体本身,完整的后方结构铰锁限制了整体移位。伤后影像学检查常发现过伸性的机构紊乱,如图10所示。

C型损伤:移位/分离损伤

C型损伤的特点是脊柱骨折节段头尾端在任何平面上的移位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如图11所示。C型损伤也可能出现椎体前后方结构的完全分离。合并相关的椎体骨折都应单独的分类(如A0,A1,A2,A3,A4)。任何相关的张力带损伤都应单独分类(如B1,B2,B3)。

图-8.B1亚型-单一节段骨性后部张力带损伤:后部张力带经骨性结构的破坏。也就是经典的“Chance骨折”。

图-9.B2亚型-后部张力带损伤:后部张力带骨性和或韧带结构破坏伴A型骨折。A型骨折应单独分类。

图-10.B3亚型-过伸伤:损伤经椎间盘或椎体致脊柱处于过伸状态,常见于强直性疾病。

图-11.C型-分离/移位:因在不同的影像上头尾两部表现出不同的分离形式而没有亚型。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cjzz/10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