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计划
医院康复医学科
髋关节置换手术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在惊讶于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知道,再高端的技术,再精进的设备,再成功的手术,只有结合完备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之前,小编已经通过多医院的髋关节置换术,今天就完整地推出这个套餐的另一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
首先,我们要记住的是,刚做完手术不要急于锻炼,术后“六周”是训练的“分水岭”。当然啦,也不是在六周之内,就只能呆着不动,过了六周就大肆活动了。在“分水岭”内,你应该这么练:
01
手术六周内
防血栓
”手术卧床后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静脉壁在受伤后,血液变得比正常粘稠,加上卧床后运动量的减少,血液流动就会更缓慢。为了避免血栓的形成,广华康复医学科陈永贵主任教你“三步走”:
1用足底静脉泵(医院进行):
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开始使用足底静脉泵,坚持一周,即可有效预防血栓。因为术后患者虽然可以很快下地,但仍然需要限制活动,而在患者没有下地活动时,足底静脉泵可以帮助患者做收缩活动,挤压静脉,增加血液回流,进而预防血栓,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收缩训练。
2
小腿肌肉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具体的训练方法为:患肢放在床上尽量伸直,脚趾均往头侧背伸到最大限度,将腿上的肌肉尽量绷紧,坚持5~10秒种,然后放松,再继续练习,每次进行20组,每天进行2~3组。这是预防血栓的一种主动收缩训练。
3
轴线的屈伸活动训练,主要包括主动的坐床边重力自然下垂以及被动的CPM机器辅助训练等。
02
手术六周后
康复训练正式开始
”过了“分水岭”,患者的疼痛基本消失后,我们要进行真正的训练了。
1
外展肌训练
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最重要的是外展肌的训练,主要靠侧抬腿练习,侧卧在床上或者站立位均可以。
具体方法为:患者侧卧,患肢在上,首先患肢外展,即抬腿,脚踝和脚尖向上勾起,与另一条腿呈45度,在此基础上,再将患肢向后侧伸展,坚持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再继续训练。每日上午10~20次,下午10~20次。
一般训练6周后,疼痛会有明显的缓解,行走跛行的状况也可以改善。开始训练时,如果外展肌力量很差的话,只能先站立训练,向侧方抬腿;待训练一段时间,肌力增强后,再逐渐转为进行侧卧位的练习。
2
其他辅助训练
屈髋练习:站立位,双手拄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度为限,加强髂腰肌肌力。
伸膝练习:站立位,双手拄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
静止自行车锻炼:这个方法有助于下肢肌肉和髋部活动协调性的增强。开始踏脚踏板时,先向后踏,当觉得向后踏动作已很轻松、舒服时,再向前踏。当动作连贯后,再加大踏脚次数及频率,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逐步增加到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
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该做到3个月内不侧卧,卧床时只取平卧,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做到“四不”,即:不用力屈患髋下蹲、不盘腿、不坐矮板凳、不跷“二郎腿”。上楼时要健肢先上,患肢后上,下楼时患肢先下,健肢后下。
广华专家提醒您
其实在康复训练时,我们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康复的过程必然是冗长的,锻炼又避免不了会有疼痛。心里只要始终留着这一个信念就好了,疼痛是暂时的,训练是为了以后更加自如的活动。一切都会更好。
今日医生推荐
陈永贵:副主任医师,从事住院部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现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先医院进修,年进修于上海医院内科和消化科,对心脑血管科、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中华医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科委员会委员。擅长脑中风、脊髓损伤、运动损伤等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功能康复治疗。
专家坐诊
时间:12月17日(星期六)上午
地点:医院
上海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坐诊。
主治方向
脊柱系统的各种疑难杂症,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外伤与畸形,脊柱肿瘤,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强直性脊椎炎后凸畸形矫形,PKP/PVP等微创治疗脊柱方面的各种创伤退变及各种复杂的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预约方式:脊柱科张海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