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种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为裁体、采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的打印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通俗的说,3D打印机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3D物体的一种设备。
目前,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日益成熟,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和畸形,单纯凭借CT或MRI等影像学资料难以对局部解剖结构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而利用3D技术打印出l:l的三维实体模型,受了伤的“骨骼”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医生可以在术前明确诊断、分型,准确的测量出各项数据。还可以在模型上模拟手术,可以明确骨折的复位顺序,确定矫形截骨的位置及方向,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并确定其大小尺寸、方向及放置的位置,预先体会到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脊柱外一科年初成立了3D打印室,目前已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脊柱骨折脱位和脊柱畸形患者30余例。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等治疗之前通过对3D模型的直观地观察,了解病变的形态和位置,了解患者脊柱骨折及畸形的全貌,明确类型,然后通过测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特别是选择合适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螺钉直径及长度、植入角度、深度等。并通过三维模型在术前预选内固定材料种类并重建其外形,如选择合适的钛合金棒并预弯成需要的弧度,甚至可以进行模拟预手术操作,术前可以做到为患者“量身定做”,制定详尽、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节省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和降低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D打印机
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模型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脊柱骨折、脱位
病历展示
1.胸12椎体脱位,腰1椎体爆裂骨折
应用3D打印技术在术前打印出病变部位的模型
2.颈椎骨折脱位
应用3D打印技术在术前打印出病变部位的模型,精准化治疗
3D打印椎间融合器植入
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椎间融合器,在空间结构上为仿生骨小梁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骨细胞爬行长入,与融合器长成一体,实现长期稳定及可靠融合。同时3D打印的融合器充分发挥3D设计优势,其两端与椎体上下终板接触更贴服,可以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所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可更好的服务临床患者,简化手术操作,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利于患者康复。
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广泛,几乎适用所有适合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疾患(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及骨折脱位等),我科年在河北省首先开展此项技术,目前已治疗患者30余例,手术效果满意。
病例展示:
颈椎间盘突出症例1.
术前影像资料
术中
术后影像资料
例2.
术前影像资料
术后影像资料
脊柱外一科
脊柱外一科是以治疗“颈肩痛、腰腿痛、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感染”为特色的专业骨科治疗中心。现开放床位48张,年门、急诊量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近千余人次。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名,全体医护人员竭诚为广大患者朋友服务。
诊疗范围:
1.颈肩痛、腰腿痛: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胸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肌劳损等。
2.脊柱畸形:枕颈畸形、斜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后凸畸形等。
3.脊柱骨折:枢椎齿突骨折、寰枢椎脱位、中下位颈椎骨折脱位、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等。
4.脊柱肿瘤:椎体肿瘤、椎管内肿瘤。
5.脊柱感染:结核性和化脓性脊椎炎、布氏杆菌脊柱炎等。
专家介绍
孙贺: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承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承德市伤残鉴定专家、承德市司法鉴定专家。
擅长: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脊柱结核、脊柱畸形及脊柱感染的治疗。通过3D打印技术精准治疗颈间盘突出症、颈椎骨折脱位、胸腰椎骨折脱位以及脊柱侧凸、后凸;对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有独到见解。
刘建丰: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脊柱侧弯、脊柱骨折、脊柱结核、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诊治。
王金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脊柱侧凸、后凸矫形;脊柱结核、肿瘤;颈椎病;腰椎滑脱、脊柱不稳、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诊治;擅长用微创及开放的方法治疗各种类型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等。
张义龙:医务处副处长,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医院在读博士。
擅长:脊柱外伤、畸形、肿瘤、感染以及椎间盘突出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常规及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对颈椎前、后路手术有独到经验。
专家出诊时间:联系电话门诊(南区):-
南区医办室:-
南区护办室:-
地址院本部门诊5楼
南院区门诊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