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那天下午,我在采访骨科三病区张立岩主任,正背对着医生办公室的门而坐。当有人再次推开办公室的门,我们的对话又被打断时,我没有回头。可坐我对面的张立岩主任不一样,他重新站起来,并疾步走了出去。跟随他的脚步声,我不由自主地转身,已见他与一位年迈的老人握上了手,老人在一位女子的搀扶下,向张立岩主任展开了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一震,那笑容不仅是欣喜,更多的是依赖。事后我才了解,老人姓季,80余岁,从龙泉来找张立岩主任看病。搀扶他的女子是他的女儿。他女儿说,张立岩主任很和蔼,技术又那么好,预约过几次他的专家门诊,是完全出于信任。这一次来找他,是决定给老人越来越弯的脊背引起的生活不便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会不会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可以早些预防。
张立岩祖籍河北,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大学生,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是丽水市骨外科学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他还是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学会海西骨科分会常委。年获大同市劳动模范,年获丽水市绿谷名医,年获全国五一劳动模范。
年,他与妻子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山医院。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优秀的人才“北雁南飞”。年国家煤炭工业调整,医院工作了15年的他与妻子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同意丽水市政府作为人才引进,离开北方选择来浙江到丽水,践行一位医者的本分,让自己所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当张立岩一直向南,来到医院工作后发现,有充分心理准备的他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丽水和北方气候差别很大,夏天火热,冬天湿冷,还有“北小麦南大米”的饮食差距,加上初来乍到,语言不通,年龄大的人看病时讲的方言在他听来讲的比英语还难懂。更主要的是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对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接受,还有来的病人往往拖到晚期了才来看。好男儿志在四方,张立岩志存高远,他想只要有心,任何一件事都附着他的理想、信念和为老百姓看病的宗旨,南北来归,金石为开。他想方设法适应丽水的环境,将掌握的先进知识和经验技术传授给同事,陆续开展了几十项先进的诊治项目,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信赖。他安慰妻子,从头来不容易,可我们已勇敢迈出了一步。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的卢丽萍是张立岩的妻子,她说:“我俩是大学同学,医院工作了15年,他一直很努力,在显微外科、脊柱外科等手术方面在当地就有很好的影响力。他做事特别执着,用心,求知欲很强。来丽水后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在家里常常都会花几个小时看中文、英文医学文献,接受新知识。”
张立岩气质儒雅、谦和,常常面带微笑,给病人如沐春风的感觉。33年来,他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开展了多项脊柱外科高难度手术,诊治病人达4万多人次,成为丽水脊柱外科第一人。哪里有危重病人,哪里手术遇到疑难问题,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别人需二、三小时完成的手术,他半个多小时就能做好,别人要常规大刀口的手术,他能用微创技术将损伤减到最低,他被人们亲切的誉为“最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张主任是非常好沟通的一名专家医生。他说,我们骨科的病人经常是到处求医,得病三年五年医院就医或手术。而他们选择了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诊治好、服务好一个病人就是交一个朋友。当他们出院了,他们口口相传赞誉我们的口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提到张立岩,骨科三病区聂燕护士长深有感触地说,“在他的引导下,我们科室医护氛围很好;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本着医护的誓言,尽已所能去服务好病人,让病人感受到在我们这里看病时有温暖。”
引领同事技术求精是他不懈前行的方向“别紧张,请你坚持,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救你”,医院外科大楼骨科病房,病危的周某朦胧中听到这亲切的声音,竭力睁开眼睛,看到了神态和蔼的张立岩。经过五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抢救,周某顺利脱离了危险。
张立岩不仅是病人的好医生,更是科室同事的敬畏之人。跟随张立岩团队中的高个子徐成医生说,他最佩服张立岩两点:一是他不仅技术好,还是很自律的一个人。他做事严谨,做手术很精细,在丽水脊柱方面是领头羊,他上班从来不迟到早退。二是张立岩的个人综合素养很高。他很能接受新事物,年椎间孔镜技术刚起来时,同事间顾及种种,没人愿去学,他一个大主任却亲自出省去学习把技医院,这项技术现在可让丽水的百姓受益了。生活中,他还很有情趣,喜欢无线电、摄影、音乐。“我老爸打趣,我都变了一个人了,说我以前的年少轻狂都不见了。”一旁的护士取笑他,是说你白天上班,晚上10点多睡觉,变成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了吧。年轻的徐成医师有些不好意思地表达,“嘿嘿,是张主任的‘高逼格’把我赶的不认真不行呢。再说第二天都有手术,不早睡不行。”
其实,张立岩改变的不是徐成一个年轻人,而是整个科室。每年,张立岩都会轮流带两位主治医师归入自己团队,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师带徒”培养,毫无保留的传授技术,一年后归入科室其他团队再轮转。多年下来,已经有好几名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成为骨科的中流砥柱,科室团队技术越来越精良。张立岩还注重经验分享,年建科以来,他每周召集全科室医生进行一次大查房,阅片讨论。讨论时不论高低年资医生尽情发言,各抒己见。他还要求科室用英语交接班,安排由研究生学历的医师负责写板报,这一创举已坚持了两年,让科室医护队伍提升获益。医院医院到他们科室,看到他们写的板报都有些吃惊,说板报上英语专业术语写得真好。
年,医院骨科扩大分成两个病区,张立岩负责骨科三病区。那时医生只有五位,主任医师就他一位。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年,骨科扩大分成三个病区,并分专业走差异化发展。他依然担任骨科三病区主任,负责脊柱、骨病方面的疾病。经他管理下的科室出现了两个奇特的现象:一是医生资质成倒塔型模式。目前科室11名医生中副高以上医生就有6位,实力雄厚。二是医生队伍9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平常本地患者都习惯找本地医生看病,可骨科三病区收治的患者依然络绎不绝,甚至比有些本地医生居多的科室都忙。可以说医生的实力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他们的成长,尤其在技术方面的成长,是在张立岩的带领下规范、成熟起来的。
年,张立岩组织举办全市首期省级骨科继教学习班。延续到目前每年坚持举办国家、省、市级继教班,邀请到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全国知名、领军专家,学术带头人前来授课,让丽水的同医院同行共同受益。
年10月,张立岩以访问学者身份受AO国际脊柱学会之邀,到美国华盛顿大学脊柱外科中心进行了2个月的学术交流。AO是“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的简写,它专门致力于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脊柱和创伤骨科内固定理论及相关外科技术的科研机构。AO国际脊柱学会是脊柱外科最大的学术组织,引领脊柱外科医师去战胜脊柱外科的疑难疾病。访问期间,张立岩拍摄了大量的实景照片,与国外专家沟通,亲自上台手术,与病人接触交谈、进行随访,对国外先进的医疗流程和管理经验、医生成长历程和工作环境进行了真实的记录、思考和总结。“华盛顿大学脊柱外科中心在世界上声名显赫,能同那里的顶级教授一起查房、一起手术非常难得、也非常荣幸,同时可以一同探讨脊柱外科最新进展,让我受益很大。”张立岩回忆。回国后他给医生开展了两场精彩的讲座,赢得掌声连连,很好的为医务工作者开拓了视野、打开了思路。
他说,通过自己到省内外甚至国外去学习的诸多经验发现,传达转述经验和个人亲历现场学习是两回事,感受完全不同。所以一直来,他都在努力想办班,引导、鼓励科室的同事多出去学习,多接触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前沿技术,以拓展视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他见识广、理念新,他的严谨、博学和高要求,时时鞭策科室人员迎难而上,为病人着想提升技术、做好服务。在他的影响下,目前骨科三病区医生有出国进修学习经验的就有5位。
“别人不会做的我要去做,别人会做的我要做好,别人做好的我要做精。”这些年,张立岩从“大手术——小创口手术——微创手术”不断努力和探索,开展了激光刀、椎间盘镜、椎间孔镜等脊柱内镜技术,开展创新了3D导航下脊柱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并指导县(市)级医院开展高难度的脊柱外科手术。在脊柱外科如颈椎病前后路手术、胸腰椎骨折脱位前后路及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间融合术等方面有多项创新和新技术引进,得到省内同行一致称赞及上海、北京等地医学专家的认可。在他主持下开展诸多高难度的手术,尤其是在颈椎病、腰腿痛治疗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多项技术填补了丽水市空白。因科室管理水平好,骨医院先进科室。
像他一样是患者心中最信赖的好医生形象一个月前,林女士因车祸被送进医院急诊科时,神经功能损伤,骨盆骨折,几乎没了呼吸……经EICU急救诊治、多科汇诊,一周后苏醒被转入骨科三病区张立岩团队手里,张立岩团队诊断,她患有寰枕脱位。寰枕脱位的病人死亡率很高,张立岩团队给她经寰枕关节脱位复位,内固定手术。目前林女士看上去气色好,恢复不错,能自己拿着吃一些食物了。她的家属见人问起病情就提高音量说:“我老婆算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刚送进来时都不会呼吸,肺、颈、背、腰、屁股都是伤,是张主任他们水平好啊,救回了她一条命!”
争取给病人一个好的疗效,看病时减轻病人痛苦,做到手术质优化,即手术创伤小、美观,恢复快,这也是张立岩一直追求的方向。他一直注重术前病情分析、讨论诊断指征、做好手术方案预定,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管理细微等。骨科三病区徐建军和刘斌主任医师纷纷说,张立岩脊柱专业非常精湛,工作严谨,建科以来带团壮大,甘做人梯,善于提携、扶持年轻人,培养年轻人进步成长。同时,他关心病人,深得科室医生和病人的尊重。平时注重学术推广,在手术技术、创新技术方面是楷模。
多年前,科室在张立岩的带领下给一位患者手术,患者出院后,张主任还亲自带着科室医生骑车70余公里前往随访,患者一家深受感动。受感动、感谢的不只随访的患者,出院后医院以各种方式向张立岩表示感谢。年,一医院写了一封对张立岩表示感谢的信,信中说,他们一家真心感谢张立岩和骨科三病区的医护人员,是他们精湛的技术和天使般的爱心,使得97岁高龄的徐女士住院仅用5天,病情就好转、愈合、出院,开创了97岁高龄老人恢复神速之先河,实在令人佩服和惊叹。
年,一位85岁高龄、复姓诸葛的老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病区。她微弱地说,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快不行了。因为诸葛奶奶感觉腰背疼痛都半年多了,原先检查有腰椎骨信号改变,但不明确具体疾病。这半年下来,病痛没有好转,腰痛一天天加重,还逐渐消瘦、无力,最后起床都困难了。诸葛奶奶平时性格开朗,很喜欢画画。把她收治下来后,张立岩团队仔细研究了她的病情资料,发现她的腰椎骨明显破坏,但并没有恶性肿瘤的表现,确定是腰椎结核,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瘫痪风险。手术可以快速去除病灶,但考虑老人年纪太大,就以药效疗程不断给她调整,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虽然病情康复需要医药,更需要患者树立信心,当老人难受时,张立岩就鼓励她:“听说您70来岁时还学会画画,画得很好,您要保持乐观,盼您早日康复,到时给我们也画一幅画好吗?”几个月治疗下来,诸葛奶奶脸色逐渐红润了,人也精神起来,试着又能站立,能走路,还可以持笔画画了。出院后不久,医院找到张立岩,并双手送上一幅她自己画的国画,感谢地说:“现在手还有点不稳,画得不好,以后手不抖了,再给你们画张好点的!”
今年4月29日,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立岩等劳动模范进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受到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的亲切接见。夏宝龙书记说,要始终坚持向劳模学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要更加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有智慧、有技术、会创新的劳动者……领导既肯定又激励的话语在张立岩心中久久回荡。当他走出大会堂门口,看着眼前的明媚春光,他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