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往往接受化疗、放疗、卵巢抑制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AI)等多种导致骨量丢失的治疗手段,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往往伴随着高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正确认识骨质疏松、提早预防很重要。
骨质疏松增加致残风险骨质疏松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就是骨折。服用内分泌药物而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风险随之逐渐增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创伤即可发生骨折,例如摔跤、坐车颠簸甚至咳嗽。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会造成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增加。骨折后,器官的代偿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引起器官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此外,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愈合得慢,愈合后骨质强度差,骨折后长期卧床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比如褥疮、坠积性肺炎、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疼痛可能是骨折前兆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通常发生在人体的四个部位:胸腰椎、髋关节、腕关节、肩关节。
胸腰椎骨折多是臀部着地所致,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弯腰或稍微用力咳嗽会出现腹压或腰椎压力突然增加,导致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通常由摔倒引起,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三个类型,老年患者一旦发生髋部骨折,要尽早手术。
腕部骨折常见于患者不慎摔倒时,用腕关节支撑身体导致骨折;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因此稳定性比较差,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向后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易发生肩关节的前脱位或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在骨折发生前,通常会出现疼痛和骨骼变形等异常状况,疼痛主要表现为腰背酸痛,偶尔伴随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症状,起初只是感觉骨骼不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下后疼痛有所减轻,久站、久坐时疼痛会加剧。一般来说,白天疼痛较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较重。
骨骼变形是由于脊椎椎体前部负重过大,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
骨事件如何预防
绝经期,残余雌二醇浓度对维持骨健康很重要,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增加了骨质的丢失。AI治疗有效期间,由于雌二醇的抑制作用而加剧了骨丢失。
接受AI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与健康绝经后妇女相比5年骨折发生率约增加5%,所有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均增加骨折风险,但骨事件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AI治疗期间进行骨监测很重要,骨密度的降低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所以乳腺科医师需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