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骨科科普选择性取出脊柱内固定这n

编语

内固定取或不取,是个问题。这篇文章也许给不了答案,但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近年来,脊柱内固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世界各地脊柱内固定的取出率相差甚远,如瑞士仅有9%,而德国则高达50%~72%。

目前一些被广泛接受的取出脊柱内固定的指征包括:椎弓根螺钉移位、感染、内固定失效等。然而,这些指征之外脊柱内固定取出后是否有益于患者尚不明确。

针对此问题,医院创伤外科的Thorsten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证明择期脊柱内固定取出后,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脊柱功能。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EurSpineJ上。

该研究纳入了从年到年之间就诊于某一级创伤中心的所有因不适或疼痛择期取出后路脊柱内固定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是由于脊柱外伤而行脊柱内固定术,而且其内固定可取可不取。

手术仅取出后侧的椎弓根螺钉系统,若前侧同时存在融合器,则留在原处。

因感染或严重内固定失效而必须取出内固定、初次手术时存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截瘫及假关节形成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图1一例有旋转的横行双柱骨折(AO分型C2.2),行前后联合T12~L2脊柱融合术,术后17月取出后路脊柱内固定。aCT矢状位片;bCT冠状位片;cCT轴位片;d、e内固定后的正侧位X线片;f、g取出内固定后的正侧位X线片

图2一例L1Chance骨折,行单纯后侧T12~L2脊柱融合术,术后12月取出后路脊柱内固定。a、bCT矢状位片;cCT轴位片;d、e内固定后的正侧位X线片;f、g取出内固定后的正侧位X线片

该研究的主要测量指标为:

脊柱内固定取出术前与术后的疼痛分级

指尖-地板间距(fingertip-floordistance,FFD)

术后单节段与双节段Cobb角(脊柱后凸角)较术前的变化

次要测量指标包括:

筋膜裂开的治疗

伤口延迟愈合

翻修术

腹侧入路导致的并发症

劳动障碍

骨盆倾角(pelvicincidence,PI)

另外,对前后联合固定及单纯后侧固定的两组患者、使用大融合器(直径≥23mm)及小融合器(直径<23mm)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显示:

该研究共纳入了例行脊柱内固定取出的患者,其中男性83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39岁,平均BMI指数24。

统计分析显示:

术后存在疼痛的人数、疼痛的程度及FFD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术后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后无患者发生复位丢失。

术中有9%的患者发生了胸筋膜裂开,行网状补片修补;有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而未取出。

9%的患者发生延迟愈合,但是仅有3%需要手术处理。

大多数患者(89%)术后一段时间内无法参加工作,平均时间是49天。

PI较大的患者与较小的患者相比,术前疼痛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FFD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亚组分析显示:

腰椎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固定的患者较多,而胸椎手术采用单纯后侧固定的患者较多,筋膜裂开均发生于单纯后侧固定的患者中。

大融合器组患者的劳动障碍发生率(95%)明显高于小融合器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腹侧入路导致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仅有2例患者出现伤口周围的轻度感觉迟钝,1例患者出现了持续性疼痛。

研究得出:

无论患者采取单纯后侧固定还是前后联合固定,也无论患者使用何种型号的cage,脊柱外伤患者选择性的取出后侧内固定均可使患者收益,主要表现为:

①使患者不再疼痛或使患者疼痛程度减轻;

②增加脊柱运动功能;

③降低脊柱翻修率等。

但是,单纯后侧固定可增加患者筋膜裂开的发生率,而较大型号的融合器可增加患者的劳动障碍发生率。

另外,较大的PI可能会减轻患者内固定取出术后的疼痛。

原文:Thebenefitsofelectivespinalimplantremoval:aretrospectivestudyofpatients.EurSpineJ.Mar;25(3):-6

源于:骨科时间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fbyy/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