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我院康复科收治了5岁的小女孩乐乐(化名)。乐乐因学习舞蹈下腰后摔倒出现下肢乏力,麻木无感觉,被医院诊断为脊髓损伤(T8-L1),下肢瘫痪,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乐乐的父母甚为震惊。
女孩子学习舞蹈,可以培养灵动气质,保持好的身材,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送去各种舞蹈班学习舞蹈,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下腰是舞蹈和体操中基本功之一。但是,做下腰动作或者摔倒都有可能发生危险,造成脊髓损伤。像乐乐这样脊髓损伤,被医生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在拍片后看不出骨折和脱位,但却与下腰造成的损伤直接相关。近5年来我院康复科因下腰导致脊髓损伤的病人超过10例,部分孩子终身残疾。
专家提醒,因为人的身体有极限,一旦过度弯曲超过身体的极限就容易受伤,学习舞蹈或者武术等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一些孩子运动前没热身,猛地旋转身体,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瘫痪。再者,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骨骼及韧带的特殊性,3岁之前不适合学跆拳道、舞蹈等。最好从8至10岁开始。舞蹈学校及相关的舞蹈机构应该做好硬件和软件保护措施,训练场地放置防滑垫,合适的软垫,避免受伤,课前做好热身运动,循序渐进,不可过分疲劳,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发生运动损伤时提高医学科学知识的掌握,及时停止训练,联系家长,先让孩子平躺,勿轻易搬动,加重引起再次损伤,引起不堪后果。
那么,孩子下腰时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脊髓损伤呢?
简单的说,是由于躯体极度过伸,脊柱骨性结构和韧带被动拉伸延长,屈曲的压力瞬间突破生理极限,椎间小关节呈水平滑动,上下椎体脱位,突发脱位后,在肋骨、肋间肌及外力等的作用下,脱位的椎体自行复位,继发引起的脊髓缺血。在关节方面,由于儿童的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较大,关节软骨较厚,所以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其关节牢固性差,容易发生关节韧带的扭伤、关节脱位等。儿童的肌纤维较细,肌肉张力小,且肌肉的生成落后于骨骼生长,因此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耐力都较差。儿童的脊柱生理弯曲度小、弹性好、缓冲作用弱、易于变形。
因此,孩子在做类似下腰的动作时不慎摔倒,很容易引起腰椎的无骨折脱位,如搬运或处理不当,会进而发展为脊髓损伤。当然,这种无骨折脱位也可以发生在颈椎或胸椎。
孩子发生脊髓损伤后该怎么办呢?
患儿受伤后早期,家长应已摆放致中立位,应给予脊柱支具固定,避免后期脊柱畸形的发生,并限制体力活动3个月。卧位时保持正确的体位,预防褥疮的发生。
呼吸功能训练:呼吸肌主要以膈肌、肋间肌和腹肌组成,相关的呼吸肌麻痹,造成胸廓活动能力降低,每天进行2-3次以上呼吸和排痰训练,尤其重要。
并发症的防治: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注意大小便的护理,会阴的清洁护理。
泌尿系感染的管理:尽早停止留置尿管,根据尿动力学恰当的排尿方式,改善膀胱功能;间歇导尿是目前公认的截瘫患者尿路管理的有效方法。
恢复期尽快康复训练活动,遵循康复目标九字诀:坐起来,离开床,学行走。康复治疗最基本的手段是运动。
1.坐起来,在床上能生活自理。进行床上活动,穿脱衣服,洗漱修饰,进食,大小便,使用电话,操作开关和按钮,使用轮椅,穿脱下肢矫形器。
2.离开床,在轮椅上能独立。完善轮椅的转移,操纵。
3.学行走,从治疗性步行到功能性步行。治疗性步行需要各种治疗设备和手段完成,功能性步行在站立时双手能游离做其他活动,以增强初步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康复训练,无论在床上还是轮椅,还是拄拐,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和卧姿,预防脊柱畸形的发生,每天保证一定的站立的时间,促使髋臼的发育,预防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发生。
信息来源:医院
医院分支机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