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害错位有以下九大症候特征或规律:
1、常发于不自觉,即很难问出外伤史。此情况的出现率:颈椎约70%以上,中上段胸椎约90%以上,下段胸椎60%以上,腰椎约30%以上。
2、患者主要的自我感觉不在受伤的部位(即错位的脊椎节段),而在受累神经(最多见为脊神经前支,次为前后支,单独后支受刺激者最少)的末梢感受器分布的区域产生疼痛等症,或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以及相同节段交感神经干分布的脏器出现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有的主要表现为神经干(最多见为坐骨神经痛,尤其是坐骨神经相关的一些疾病,常见假性膝关节炎,患者于腰部并无多大不良感觉),有的又表现在与受累神经中枢相对应的外周之局部或全身、脏器、器官及几乎各系统出现异常或病症。此情况的出现率:腰椎及下段胸椎约40%,颈椎约70%,中上胸椎则高达90%以上。以发病率很高的上腹(剑下)痛(T5~7错位)为例,患者就医时往往自述就说:“我胃痛不思食”等。医生也开具相关辅检(如钡餐、胃镜等),检查结果不是“胃炎”就是“胃溃疡”,并据辅检结果处方或手术,似乎大家都没错。结果是恰恰搞错!而且是经常搞错!!其误诊误治率高达95%以上!!!大家可能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引起胃病的真正原因在后面——中段胸椎错位。这大概就是“脊柱障碍”长时间被医界忽略的主要原因吧!
3、现有的辅检设施(主要是影像学辅检),对“脊柱损害障碍”的根本发病原因——脊椎微小错位,其直接查出率很低,甚至根本无法查出,但颈椎例外,其查出率较高,“威海颈椎病研究所资料显示,90%以上颈椎病X线片有异常。”即使当今最先进的CT及MRI,也只是主要对椎间盘、脊髓、大脑病变大幅度提高了诊断率,而对于脊椎错位的直接诊断,仍帮助不大。因为,X光等影像学辅检对脊椎错位最低查出的下限为3mm,而本研究所揭示出的“微小错位”之程度恰恰就在这个最低下限以外,何能查出?这就为我们寻找依据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此问题,钟景福等人特创建“原生态诊断法”。
4、原则上说,一切药物无效(指治愈)。因“脊柱障碍”的本质是脊椎错位,治愈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其彻底复位并稳定。
5、一般来说,临床症状的程度或病变的程度,与相关脊椎错位的程度呈正相关(少数临床表现为受“激惹”者除外)。
6、临床症状的加重或急性发作,与脊椎错位的程度和其病理改变程度明显呈正相关。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①体力劳动或运动;②情绪变动(尤其忧伤、着急、生气);③感冒,尤其风寒感冒。
体力劳动或运动,往往会使脊椎错位的程度加重,其对神经的压迫或刺激加重,则所导致的内脏疾患亦随之加重。有的患者甚至述及,当担子压在肩上时,好象直接压在上腹部似的,引起胃痛急性发作。
脊椎微小错位,其本质是伤,其伤处就有“寒”和“湿”(即无菌性炎症),寒主凝滞(局部血循环较差),有很多患者反应平素背心处特别发凉,如背心再一着凉马上就感冒,一感冒内脏疾患随之加重,因全身的“寒湿”再加上伤处原有的“寒湿”,伤处的“湿”更重之故。
当情绪变动时,通过皮质中枢会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神经—血循环紊乱或障碍,伤处本身血循环就较差,这样差上加差,伤处病损加重,则所导致的内脏疾患亦随之加重。
7、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约为1~2倍。究其原因主要有二:①脊柱的内外稳定系统(韧带、筋膜、肌腱、肌肉等),女性天生的弱于男性;②女性在妊娠过程中,尤其是围产期,体内产生的松弛素(relaxin),使骨盆、耻骨联合及椎间关节的韧带松弛,这种松弛一直持续到产褥期或哺乳前期。
所以在上述期间,脊椎较平常更易错位,尤其在侧身喂奶、抱孩时。故有不少女性患者回忆其病情时就自述:自生了某孩子后,就患上了××病。
8、大都发病于脊椎错位的“即刻”。这就为很多原因不明的急性病,相对找到了真正的原发病因。如急性胃炎,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梗塞,脑淤血,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猝倒和晕厥,“速成”型“脊柱障碍”性癌症,甚如“睡死病”,等等。
9、进一步实践与研究发现,有个别的患者,出现“年轻错位,老来发病”这种少见情况,在“脊柱障碍”中可能只占百分之几,其原因可能为老年免疫力与再生力过分下降,隐性疾患转显性之故,此可为老年易患癌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两力”的过分下降,除了老年的常见因素外,其他疾病(尤其是较重的持续性疾病)亦可为因素之一,所以这种“隐性”转“显性”在青壮年、尤其是中年患者中一样存在。为此,我们在此提倡注重对脊柱的保养,其重要性就在于将这种可能存在的“隐性疾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文本选自百川脊柱健康学系列丛书之《脊柱疾病病因病机学》节段,作者:黄开斌)
百川健康文化中心:
-
网址: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