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伤垫压疗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第一本《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及治疗基础理论。尔后晋代葛洪,在继承和发扬《黄帝内经》的人体解剖学和诊断学的基础上,所著《肘后卒方》,开始出现了“小夹板治疗骨折”的记载;指出:小夹板在骨折治疗中,着重点是掌握它的松紧度,不移动等方法,主要目的是“避免错位”,以防造成骨伤治疗的不确定性,给病人带来痛苦。他治疗的第一例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术,当时,患者高兴得“不能言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例有文字可查的病案,属于中医骨伤科整复术之一。
由于侯世国教授是重庆骨科前辈卢林森老师的弟子,卢老又是重庆骨科最早的名医。他在卢老师的高超技术之上,还找到了原有“垫压疗法”的一个不足之处,也就是在他之前的一个缺陷:那时候条件差,采用的垫压材料,都是用桑枝或树皮等其他植物的杆皮。这种材料对骨伤病人的“定位”不很准确,病人的痛苦减轻程度不理想。于是,侯教授就用“纸”来做不同规格的软压垫,先在骨伤和软组织损伤的病人身上进行试用,结果使病人的“定位”非常准确,病人立即止痛,效果非常好。患者来时满脸都是痛苦,走时满面笑容,证明他发明的这一方法,确实具有神效,长期以来,深受患者的爱戴。
发明人简介:骨伤垫压疗法中国唯一传承人
------侯世国教授
《中医骨伤垫压疗法》治疗范围
临床案例分享
颈椎病患者
肩周炎患者
腰椎病患者
膝关节痛患者
腰椎病患者治疗中
一、实施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固定术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做好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外固定前的准备
1.与患者做好有效沟通,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2.检查患肢皮肤有无破损、溃疡等,如有给予相应的处理。
3.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
4.准备好操作用物,相应型号的中医骨伤垫压疗法、绑带、加压垫等。
(二)保持中医骨伤垫压疗法的有效固定
1.中医骨伤垫压疗法绑带松紧适宜,以提起绑带上下能移动lcm为宜。
2.一般3-5天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绑带松紧度;2周后肿胀基本消退,夹板内压力趋向平稳。
3.患肢保持功能位,上肢固定后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于胸前,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抬高与心脏成水平位;下肢垫软垫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并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
骨伤科为患者“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外固定
二、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一)压迫性溃疡
1.要经常检查夹板两端关节处的皮肤是否受压、发红、发热,手指能伸到的地方要用爽身粉按摩。若患者反应上述部位或夹板压垫处持续疼痛提示压迫严重,应及时做减压处理。
2.重视患者主诉,认真检查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一旦发生皮肤红肿、水疱形成、有表皮破溃的征象时,应针对病因妥善处理;对已经发生的压疮,应按压疮分期进行治疗与护理。
3.大腿夹板固定,如肢体较粗,夹板间距过大,常有夹板绑带嵌入肢体软组织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大腿内侧,因该处不易观察常出现压伤)。需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定时移动绑带位置,或将手指伸进绑带下轻轻按摩皮肤,也可在两夹板之间放置海绵垫、布垫等,以减轻压迫,改善血循环。
(二)神经损伤
1.检查压力垫和夹板两端是否压挤在神经通过的位置,如有上述情况及时调整。
2.重视患者主诉,发现患者感觉肢体麻木,抬起、握拳无力,指、趾活动障碍,应及时检查,调整夹板,给予相应治疗。
3.了解受伤机制,骨折断端错位处是否邻近神经走向,一旦发现神经受损及时处理。
(三)血液循环障碍
1.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情况,掌握病史,对车祸、塌方等压轧伤患者,应特别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调整肢体位置,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如供血不足者,肢体应保持与心脏水平位置,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
3.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4.及时调整绑带的松紧度。
5.肢体高度肿胀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缓解,要及时手术彻底减张处理。
(四)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外固定治疗中危害最严重、最易发生的并发症。
1.密切观察肢体末端皮肤色泽、肿胀程度和感觉。一旦肢体血运障碍,应及时松开绑带,如血运无好转,应及时行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随时观察夹板包扎是否过紧。伤后肢体肿胀不断加重会影响肢体血液循环;骨折复位时反复的整复对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肢体继续肿胀,因此应密切观察夹板的松紧度。
(五)骨折端移位
1.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固定松弛或肢体消肿后中医骨伤垫压疗法松动,压力垫放置不妥当,患肢体位摆放不当,功能锻炼不正确,去除夹板过早,未能按时复查,均可造成骨折端移位。
2.注意保护患肢,减少搬运患者。搬运时应注意患肢的摆放,木要使患肢垂直悬吊或磕碰撞击其他物品,以免发生骨折再移位。
3.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包扎应松紧适度,以保证固定效果。患肢消肿时肢体变细,绑带松弛,使夹板失去固定骨折作用,应及时调整。
4.按照骨折愈合进度,合理安排、指导功能锻炼,以防发生骨折移位或二次骨折。
5.患者及家属不可擅自做主去除夹板,应由医生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决定,以免发生骨折端移位等严重后果。
(六)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活动锻炼,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辅以肌肉按摩;指导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七)呼吸、泌尿、排泄系统并发症
下肢骨折患者每日早、晚深呼吸各10次,促进肺部扩张;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至少ml,以促进排泄;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和纤维素的饮食,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三、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固定术的健康教育
(一)告知患者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固定的目的及意义。
(二)告知患者抬高患肢的意义,以及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感觉、肿胀及活动情况的要点。
(三)注意观察夹板、压力垫是否移动或脱落,保持夹板的松紧度适宜,一般以两手提起绑带后可上下移动1cm为宜。
(四)夹板固定后引起疼痛的原因较多,因此患者出现疼痛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疼痛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五)注意保持夹板清洁,勿被大、小便或食物污染,以防污渍刺激皮肤或夹板变形,如不慎污染,应及时予以更换。
(六)指导其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骨折一经复位固定后,即应进行正确的患肢及全身的功能锻炼,通过肌肉舒缩运动及固定关节以外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回流,有利骨折愈合。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河南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