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
人的脊椎骨一共有26节,其中,1-7节为颈椎。在所有脊椎中,颈椎的活动度最大,也最容易发生劳损,再加上长时间低头工作、生活方式及枕头使用不正确等因素,颈椎病已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人们,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肩颈疼痛、上下肢麻木、头晕、耳鸣、恶心、心悸等。
7节颈椎里,第1、2、7节形状最特殊。寰椎作为第一节颈椎,和枕骨在韧带的帮助下形成了人体最坚强、最稳定的关节,牢牢地固定着装载智慧的大脑袋。而第二节枢椎和寰椎形成的关节,是脊椎各关节中灵活性最好的,我们要扭头,主要靠的是它。不过,灵活性好,稳定性就差一些,外伤时寰枢关节很容易受损。比如很多人乘车时会不知不觉睡着了,一旦急刹车,头颅在没有支点的情况下,最容易受伤的就是寰枢关节。第7节颈椎,称为大椎,它的棘突是重要的体表骨性标志。
虽然这几节颈椎容易受伤,但常见的颈椎病倒与它们无关,而是主要表现在3-6节椎体间,因为低头、抬头,是这4节颈椎的主要任务。很多人都想不到,颈椎每天的关节活动达几十万次,这么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形成退行性病变。比如,长时间低头会造成颈部肌肉疲劳、痉挛,反复的痉挛最终会导致颈椎变直甚至后凸,形成了当下困扰很多人的“办公室病”。
颈椎病发生的原因:不管什么疾病都不是无缘无故就直接得的,都有着不同的前兆和发病原因,就像感冒一样会因为着凉而打喷嚏。在临床上有着“第二”之称的颈椎病也一样,但是根据颈椎病患者的病情的不同,颈椎病发病原因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如下: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基本和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
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
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脊椎的先天性畸形:
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
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如何预防颈椎病:1、注意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椎体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些;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些。枕芯内容要求细碎、柔软。常用谷皮、芥麦皮、绿豆壳草屑等充填。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此种形态可利用中部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
2、固定姿势、工作习惯的改善:对于低头工作或头颈部固定在一姿势下工作的人,首先要使案台与坐椅高度相称,适于自身;尽量避免过度低头屈颈,桌台可适当高些,勿过低,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为有利。除改善工作条件外,另一个必须注意的方面是应有工间操,包括颈椎保健操。
3、注意感染的影响:咽喉部炎症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因为这类炎症一旦经淋巴系统向颈部及关节囊扩散,往往成为颈椎病的原因或诱因。因此,防止各种上呼吸道炎症,预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洁,也是预防颈椎病的措施之一。
4、颈部肌肉的强化训练:人到中年以后各种器官和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退化(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的力量减弱。肌肉和韧带松弛后脊柱呈现不稳定状态,过度的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膨隆就容易激惹起神经的症状,所以人到中年后要注意自我保健,特别是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