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牵引技术是治疗腰腿痛重要的手段,临床应用有很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有采用牵拉和按压背部治疗腰腿痛的记载,19世纪和20世纪广泛应用于腰痛的治疗。将病人踝部绑于直立的梯子上,身体倒置,猛烈摇晃梯子以减轻病人腰腿痛的做法,都是利用牵引原理实现治疗的。
牵引的治疗机制腰椎牵引的治疗是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来实现缓解腰部痉挛,增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纠正小关节的病理性倾斜,使突出物变小,松解神经根粘连,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根水肿,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牵引治疗有关参数1.骨盆牵引带仰卧位:骨盆牵引带从髋部两侧牵拉,可保持较大的腰椎前凸曲度;而骨盆牵引带从臀下牵拉则可使骨盆发生倾斜而降低腰椎的前凸曲度。俯卧位:牵引带可稍偏于臀部,有利于腰椎的充分伸展。仰卧位:髋关节屈曲时椎间隙后部的分离程度增大,尤以L4~5,L5~S1最为明显,而椎间隙前部则没有明显的改变。所以,牵引时应用一小枕置于双膝下。俯卧位:牵引时,脊柱处于伸展位,牵引力量直接作用于椎间盘后部的后纵韧带,使突出的椎间盘向腹侧移位。2.屈髋及腰椎曲度俯卧位:下腰椎受到牵引,前曲角度一般0-20°仰卧位:屈髋角度越大,腰椎受牵拉节段越高屈髋45-60°L5-S1屈髋60-75°L4-L5屈髋90°L3-L43.牵引重量牵引重量的大小是决定腰椎牵引效果的重要因素,牵引力必须首先克服软组织被牵伸后产生的内在张力和身体与床面间的摩擦力,在软组织内在张力中,皮肤、韧带、关节囊所占的份额较小,主要是腰部肌肉。牵引的重量一般为体重的25%-75%,腰3以下的重量大约为整个体重的49%(50%)。克服人体下半身表面阻力的重量为整个身体重量的26%。但并非牵引重量越大效果越好,过大的牵引力持续牵引可引起腰部肌肉的对抗性收缩,而降低牵引效果。根据关节松动术的分级,腰椎牵引应用Ⅰ级和Ⅱ级,最先应用,减轻疼痛反应,可应用10秒的间牵引。Ⅲ级分离关节面,然后释放并回到休息位置。Ⅲ级牵引应该与松动术的滑动同时使用,用于治疗活动下降的关节,如同时应用类似于扳法。在无痛范围内应用Ⅲ级和Ⅳ级震动手法以减少活动受限。4.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平均30分钟。每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有报道,15分钟,1天一次或2天一次,4周为一疗程。快速牵引牵引床由控制部分和床体部分组成,控制部分为微机和控制箱,牵引参数由微机键盘输入,由控制箱传递给床体。在三维空间牵引y成角z摆动x,牵引过程极短,患者无痛苦。牵引时定牵引距离不定牵引重量,发生意外的几率低,安全可靠。
牵引参数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设置,包括牵引牵引距离,屈曲角度,旋转角度,摆角角度。
腰椎牵引禁忌症重要腰椎间盘突出、腰脊椎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马尾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重度骨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创伤后未排除脊柱骨折、脱位或半脱位者禁忌牵引。
另外,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突出腰椎间盘的骨化者、脊柱不稳者、有脊髓压迫的症状或体征者慎用。
本期编辑:June
本文来源:根据第九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岳寿伟教授演讲稿整理
投稿请发送到邮箱:tougao
kangfu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