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老龄社会到来了。
人的生长发育需要经历从幼年到成年再到老年的过程,一般在20岁左右发育成熟。这个时候,人体各个零部件也都发育成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负荷过重,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退变,会一步步走向衰老。腰椎、颈椎、膝关节、肩关节等骨骼系统的退行性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腰椎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系统,也是容易发生退变的部位。
腰椎退行性病变:包括腰椎间盘、终板软骨、椎周韧带、骨组织及肌肉筋膜软组织相互影响、综合退变而导致的系列疾病。主要有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侧弯等。这四类疾病一般随着病程进展,同时存在,随着退变速度的加快和机能的减退,病情发展越重。例如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疼痛可导致躯体姿势代偿改变,长期躯体姿势改变又加速椎周韧带退变,进一步会导致腰椎滑脱不稳,长期腰椎不稳以及代偿姿势异常可以加重腰椎管狭窄等。
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
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我国体力劳动者中有15%-20%的人及大部分办公白领,长久开车的人患有此病。也是患者以腰腿痛症状就诊最常见的治病原因。腰突症主要发病机理是因为腰椎间盘组织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窦椎神经或神经根单独受压或同时受压引起的腰痛或腿痛,或者同时腰腿痛,及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许多患者往往仅仅伴有下肢疼痛麻木症状就诊,而他的病根却可能实在腰上。引起下肢痛的原因很多,需要专业的医生就诊和判断。
典型的腰突症表现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从臀部疼痛一直放射到脚底。腰椎间盘突出不同间隙的突出导致的肢体疼痛麻木症状不同,例如:
L3-4间隙的间盘突出,多压迫L4神经根,引起L4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变化,特征性的疼痛部位为大腿前外侧,特征性的感觉麻木区为小腿前内侧等,伸膝无力等等。
L4-5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大压迫L5神经根,引起L5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变化,特征性的疼痛部位小腿后外侧,麻木部位在小腿偏外侧或足背内侧、踇趾。许多患者常感觉大脚趾麻木,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伴有踇趾背伸无力等。
L5-S1间隙间盘突出多压迫S1神经根,特征性疼痛和麻木部位多在足外侧、足底等,伴有跖屈无力等。
退行性腰椎滑脱
特指因为腰椎周围韧带退变,椎弓根崩解等导致的椎体前移,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患者,多发生在L4-L5节段,女性的发病率多是男性的4-6倍。切除卵巢或绝经后的女性发病率则更高。
腰椎滑脱根据滑脱程度可分为V型,I型25%或10毫米,II型25-50%,III型50-75%,IV型75-%,V型为完全脱位。该病变早期往往无明显腰部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下肢症状,往往合并严重椎管狭窄等等,需要开放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单纯的轻度滑脱(I-II度)患者症状隐匿,经常到了合并椎管狭窄或其他并发症状才来就诊。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多数(约60%)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是因腰椎退变因素引起的,包括腰椎管骨性狭窄和纤维性狭窄两类。影像学上,一般患者椎管前后矢状经13毫米即可诊断腰椎管狭窄,10毫米即为重度狭窄或绝对狭窄。具体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腰椎管狭窄主要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表现为一次走路到几百米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需坐下或俯身(弯腰)休息2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消失,可继续行走。一般来说走路米或30分钟出现该症状就要考虑有椎管狭窄情况,例如走路米以内就有此症状,腰椎管狭窄可能较重。
腰椎管狭窄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可能与马尾或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有关系。椎管前后径缩小,因为站立行走时,腰椎过伸,腰椎椎间隙前部增宽,后方变窄常使腰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下肢血管病变导致骨骼肌供血不足也会引起间歇性跛行,所以间歇性跛行又分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和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两大类,腰椎管狭窄导致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需要与血管病变,例如雷诺综合征导致的血管源性下肢跛行症状鉴别。血管源性下肢跛行一般需站立状态短暂休息即可缓解,不需要坐下或俯身子,一般5分钟左右。
非手术治疗
在青年时期应该加强锻炼,增强骨质,延缓骨质退变,到了中老年时期,应该选择适度锻炼,避免损伤和过度劳损。
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强韧带拉力,可减轻或避免负重或运动导致的腰椎间盘急性脱出。主要有“燕飞”法和五点支撑法,具体方法可以到网上按相关搜索视频锻炼。锻炼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
中老年男性和女性都需要注意补充钙剂,目前补钙比较认可的办法是喝牛奶,对于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者,吸收机制差,需要补充钙片的同时加用促进钙吸收的药物。严重骨质疏松还需进一步抗骨质疏松治疗。
对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应当注意维持体内雌激素水平,雌激素对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进展影响比较大。饮食方面比较好的是豆制品,例如豆浆、豆腐等含有一定植物雌激素成分,此外目前科研证实的中药葛根是植物雌激素含量较高的中药之一,葛根泡水或葛根粉食用也是较好的补充雌激素的方法。
还有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等等。多由骨科门诊进行。
关于微创手术治疗
有过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在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疾病后,往往都是谈手术色变,用尽了所有非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心里排斥手术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内心恐惧。而且传统的开放手术确实损伤较大,比如开窗髓核摘除术,。
微创脊柱内镜切除椎间盘手术,不需要开窗破坏骨质,避免了导致腰椎不稳,加速腰椎退变的因素。手术切口仅0.5厘米左右,创伤较小。基于椎间孔经技术的微创脊柱外科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也是在腹部外科、胸部外科、关节外科等专业大部分疾病实现腔镜下治疗后,较晚进入微创腔镜治疗的专业。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虽然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几乎所有的椎间盘突出均可实现脊柱内镜下椎间切除术,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
基于椎间孔镜技术的椎体间融合术,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等微创手术,或采用小切口通道技术,可以实现大部分腰椎滑脱患者的微创治疗,手术仅仅需要几个小洞完成,避免传统的大切口,腰部肌肉筋膜剥离,术后疼痛小,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均比传统手术少。采用小切口通道技术行椎管减压结合椎间孔镜技术椎间融合,以及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可实现部分腰椎管狭窄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这类手术虽然目前开展较少,但是前景很远大。
椎间孔镜技术:适应症与进展
椎间孔镜发明人,美籍华人AnthonyYeung教授年首创杨氏椎间孔穿刺技术(YESS技术)。结合椎间盘切除器械、Trigger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奠定了现代微创椎间盘手术治疗的基础。
通过椎间孔镜YESS技术,行椎间盘染色、造影、减压、射频消融、纤维环修复等等,用于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该术式可以尽量保留纤维环的完整性,卧床时间要求短、一般术后1至3天就可以下地活动,适用于年轻、腰椎稳定性患者。
椎间孔镜YESS技术结合TESSYS技术行椎间盘染色、造影、减压、切除突出纤维环外的间盘组织、纤维环消融技术,多适用于纤维环破裂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该术式一般需要卧床时间2至4周。
椎间孔镜YESS技术基础的脊柱融合术。就是在椎间盘机械切除的基础上,通过后外侧入路(YESS技术)置入可膨胀式Cage椎间隙融合。多适用于纤维环切除过多、椎间孔减压和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该术式可以缩短卧床时间,避免椎间隙狭窄、腰椎不稳加速退变等并发症。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多适用于大部分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等患者。
椎间孔镜YESS技术基础的脊柱融合术(EndoLIF)结合通道(Quadrant系统)下椎板间或椎间孔开窗减压。适用于部分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的患者。
经过多年的发展,腰椎推行性疾病变的微创治疗技术已经较为完善和成熟,国内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接受,对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微创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窗髓核摘除术。基于椎间孔镜辅辅助下的微创脊柱融合术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以及经通道椎管减压术,使脊柱外科真正进入了微创时代,是近几年脊柱外科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欢
迎
关
注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