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娄继亮
在临床中便秘的成因较为复杂,其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下降、粪便干燥、排便费力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临床应针对粪便的具体性状、排便日常习惯和排便困难问题进行判断。作为骨折后最为多见的问题,便秘的发生在胸腰椎骨折、下肢骨折以及盆骨骨折中较为多见。这类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同时行动限制,患者的大小便均需要在床上完成,受到排便方式的变化以及疼痛反应的影响,便秘情况出现。临床以往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因见效慢和不良反应较大,不常使用,同时开塞露塞肛通便疗法,因插进直肠较浅,导致临床效果较差。对此,本文主要研究腹部穴位按摩联合贴敷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评定中医疗法的重要作用。基本数据
以我院于年9月~年9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26)。本次研究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研究组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43.20±2.05)岁,最长病程9日,最短病程3日,中位病程(5.05±0.80)日。
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3.21±2.04)岁,最长病程8日,最短病程2日,中位病程(5.04±0.79)日。
确诊依据:满足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外伤史;局部压痛和肿痛;满足便秘诊断指征;大便排便时间间隔超出。排除依据:消化系统病症;脑血管病症造成的肢体偏瘫。两组基本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对照组行酚酞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1片。研究组行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贴敷疗法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按摩前患者需排空膀胱,而后全身保持放松,选取中脘穴、大横穴和天枢穴,通过一指禅手法予以按摩操作,每一个穴位按摩60s,而后予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腹部穴位按摩后予以贴敷疗法治疗,将蜂蜜和药物调和后,选取厚朴、大黄以1∶1的比例予以研磨后,贴敷过程中大小需要和患者的肚脐眼保持相同,选取神阙穴用药处理,并应用医用胶带固定药物,两组均予以为期7日的治疗。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排便感觉等。记录临床总有效率,有效为治疗后患者的腹部疼痛以及腹部肿胀情况改善,肠鸣音检查正常;改善为检查后肠鸣音减弱,腹胀减弱;无效为无任何改善。结果
两组治疗后排便感觉以及排便形状分析对照组患者的排便畅快感觉、费力感觉、软便感觉以及干结感觉差于研究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24/26)高于对照组69.2%(18/26),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
两组各个时间段排便和矢气次数对比研究组治疗2日和3日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2日和3日的矢气次数优于对照组,组间分析差异性可行。
讨论
当前,胸腰椎骨折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也成为脊柱损伤中作为多见的一种骨折形式,便秘也是其最为多见的临床并发症。便秘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导致患者的休息和饮食受到影响,同时患者的循环功能以及呼吸系统也产生障碍。胸腰椎骨折发生后,患者的脊柱周围组织出血形成,渗漏的液体对胃肠蠕动产生影响,同时间接性造成患者出现便秘情况。
中医学认为,胸腰椎骨折发生后,气血运行阻碍,肠道气血不足,导致机体水谷运化障碍,同时长时间卧床休养,患者便秘发生,因此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对脏腑进行排通来达到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取腹部穴位按摩联合贴敷疗法后,其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69.2%。证实选取患者的腹部穴位予以按摩,可以刺激局部,达到疏通经络以及排便效果;此外腹部穴位按摩通过具体的穴位进行作用发挥,通过局部刺激后,胃肠道功能蠕动产生。按摩中脘穴,利于患者胃气调节,达到通腹泻浊效果,对天枢穴按摩,达到疏通肠腑的效果,按摩大横穴,达到健脾利湿作用。
综合以上结论,腹部穴位按摩联合贴敷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价值明显,治疗后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机体的伤害,临床推广价值可行。
来源:《首都食品与医药》杂志
·下半月3·总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