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为作者授权整理发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田纪伟教授,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医院南部骨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创伤分会交通伤与数据库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委员
脊柱创伤学组副组长
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副组长
理想的胸腰椎骨折分型系统
简单易于理解
能指导治疗决策
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能预测功能及影像学的结局
现有的分型系统
尽管没有完美的分型,综合应用多种分型
是什么?Denis分型/AO分型
需要手术吗?TLICS
手术该如何做?
是否需要前柱支撑?LoadSharingClassification,LSC
如何选取固定方式和融合节段?
新的分型思路
基于脊柱的基本功能
支撑(椎体)-运动(FSU)
突出椎间盘的运动功能
针对单一椎骨/FSU
涉及多个节段则分别考察
分型方法
1型椎体高度丢失
主要累及脊柱承重功能
亦包括不累及椎间盘/后方结构的损伤
2型椎间盘/后方结构损伤
主要累及脊柱运动功能
3型椎体高度丢失伴随椎间盘/后方结构损伤
同时累及脊柱承重与运动功能
1型
1A椎体压缩性骨折
1B椎体劈裂/轻度爆裂骨折
1C完全经骨性结构的Chance骨折
2型
2A椎间盘损伤
过伸损伤,椎弓根/峡部骨折伴前脱位
2B后方结构损伤
2C椎间盘和后方结构损伤
3型
3A严重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
3B椎体高度丢失伴后方结构损伤
3C椎体高度丢失伴椎间盘和后方结构损伤
关键问题
椎体损伤对承重的影响
椎体高度丢失及破碎程度
椎体牵张性损伤
椎间盘损伤的判断
纤维环撕裂
终板损伤-较少引起症状性椎间盘退变
MR椎间盘信号的改变-或可作为损伤标志
后方结构损伤的判断
主要以PLC为标志
单纯关节突损伤罕见
与稳定性的关系
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椎体高度丢失:椎体强化/复位固定
椎间盘损伤:融合
后结构损伤:复位固定,或辅以融合
融合节段
主要取决于受累FSU,尤其是椎间盘的数量
分型治疗原则
1型保守/椎体强化/固定
2型
2A损伤FSU融合
2B固定,或辅以融合
2C固定+损伤FSU融合
3型
3A固定+损伤FSU融合
3B固定,或辅以融合
3C固定+损伤FSU融合
1女,70岁,摔伤,T12骨折,骨松,A1.2型,新分型1B型椎体强化:PVP
2男,40岁,高坠伤,L1骨折,A3.3型,ASIA=D,TLICS=5,新分型3A型短节段+伤椎固定
T12/L1后外侧融合
3男,17岁,高坠伤,L2骨折,B2.3+A3.1型,ASIA-E,Chance骨折TLICS=5,新分型3B型随访3年后取钉
ODI=0
4高坠伤,L3骨折伴L2/3脱位,C1.3型,马尾神经损伤ASIA-B,TLICS=7,LSC=8,新分型3C型长节段固定,前柱支撑融合
病例简介
男,46岁
cm,65kg
6楼高坠伤
意识清楚
背部、胸部及双腕疼痛
双下肢截瘫
急诊室处置
生命体征检测–平稳
影像学检查
L3-4骨折脱位
双侧桡骨远端骨折
左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肋骨骨折
无明显内脏损伤
椎体高度丢失+椎间盘毁损+后结构断裂(3C)
治疗选择:长节段固定+融合
X-Ray
CT
X-Ray
MRI
CTSaggitalReconstruction
急诊手术治疗
减压+复位+后路长节段固定
术中发现
硬膜囊破裂
L4,L5神经根毁损
失血量ml
输血红悬液8u
术后第一天引流量ml
术后X线
创伤术后X线
二次手术
前路融合,旁正中切口。
术后3个月
步入病房:双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3-4级
展望
初步意见,尚需细化和完善
不能代替其他分型方法
独立分型系统→综合多种分型方法→理想分型
理想的治疗:椎体重塑+FSU重建
推荐阅读1.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2.脊柱棘突与椎体的定位
3.
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基本概念/贾连顺主任
4.腰椎融合: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正确选择?
骨今深度精选
骨今中外(ID:gujinzw)最精品的课程、文献、基础和人文。
读精品骨科文章,品前沿学术盛宴!
觉得不错,请点赞!!!↓↓↓↓
白颠风早期证状的图片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