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小通道,大作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

我院疼痛科成功开展“局麻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解决了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的问题。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它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引起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包括: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关节突、椎板及后纵韧带增厚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传统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①腰背肌锻炼;②腰部保护;③对症处理:理疗推拿按摩、药物外敷等。

(2)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

(3)硬膜外封闭术对一部分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减轻间歇性跛行症状。

2.手术治疗

(1)传统常规治疗方式包括椎板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

(2)目前被大家广泛使用的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技术等。

(3)微创技术:MED、可扩张通道技术、椎间孔技术等。

传统开放手术

以往的开放手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患者术后往往伴有慢性腰痛的发生。并且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高,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手术及全麻。

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入路的不断改进使得椎间孔镜的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可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治疗。椎间孔镜技术通过到达侧隐窝及椎体后缘对神经根及硬膜囊进行腹侧减压,使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松解、缓解腰腿疼症状。

椎间孔镜是上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并完善的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技术在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每年完成上万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椎间孔镜技术是北美医学基金会推荐项目,为脊柱微创“金标准”,在欧美已经替代了标准的开放椎板切除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术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优势1.经皮微创摘除突出的间盘,皮肤切口仅7mm。2.局麻下手术,避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风险。3.镜下直视操作,避免损伤神经和硬膜。4.不剥离肌肉,不切除椎板,不改变脊柱生理结构,不破坏脊柱稳定性。5.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当日可行走。6.几乎没有或很少并发症、疼痛、瘢痕。7.术后2至3周快速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8.术后优良率90%以上。9.90%以上患者避免脊柱融合手术。10.术后复发率小于5%。

病例分析:

患者男,74岁,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不能耐受全麻。

手术前抬腿高度

手术后抬腿高度明显改善

手术切口仅7mm

术前CT,可见巨大突出。

术中可见神经根受压

减压后神经根恢复搏动

患者手术后露出满意的微笑

孙振彬主任进行手术

孙振彬,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承德医学院,从事临床麻醉疼痛工作十余年。擅长急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病,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叉神经痛等。近几年与北京,医院合作开展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成功实施了颈椎间盘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三叉神经痛射频消融术,带状疱疹神经射频消融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佳。

医院孙振彬主任现已开展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数十例,病人早期疗效及半年以上随访结果均取得良好疗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已经成为我科的常规手术,对于内科合并症较多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老年患者,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安全性高,术前腰腿疼症状可完全缓解。椎间孔镜技术采用局麻、无痛、小切口、不缝针,住院3—5天,费用低。因此,椎间孔镜技术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福音!

中医院门诊二楼东侧,无痛门诊

咨询









































哪家白癜风好治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yfzs/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