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年第9期
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90%,全身骨折的6%[1]。随着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力学优越性和安全性逐渐被认识,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已成为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2]。对于如何解除胸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内骨折块的压迫,目前存在两种方法: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直接减压是指进行椎板切开减压,间接减压是指置入椎弓根螺钉后,通过对椎弓根螺钉的撑开、过伸等操作,对突入椎管的骨块进行复位实现减压[3]。
一、间接减压的原理及方法
间接减压是通过后纵韧带的推挤作用(ligamentotaxis)对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复位来实现的。后纵韧带的解剖结构可分为浅层和深层;其中浅层是连续性的,宽约0.5~1.0cm,起点位于枕骨大孔,止点大部分止于L3/4间盘处,少部分纤维止于S1/2间盘处;深层是节段性的,位于每节椎体的中线处,宽约1.0cm,与纤维环和椎体上缘的骨膜相延续。
间接减压的原理是在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在过伸状态下撑开,利用后纵韧带的张力作用推挤突入椎管的骨折块进行复位。实现间接减压的前提条件包括:①后纵韧带必须是完整的,在紧张状态下才会产生向前的推挤力量;②突入椎管的骨块必须与后纵韧带结构相连;③前纵韧带也必须是完整的,保证脊柱不会过度牵开[4]。位于中间的骨块主要是利用前纵韧带的浅层复位,稍偏外侧的骨块则是利用后纵韧带的深层复位。
此外,纤维环和终板之间的连接对于骨折块的复位也有一定的作用[5]。椎间盘结构对抗纵向载荷的作用较强,即便在骨折后椎间盘发生了形状改变,髓核结构一般也不会轻易突出。在进行间接复位过程中,椎间盘的高度恢复以后,椎间盘的纤维环会对骨折的终板产生轴向的张力,有利于终板骨折的复位[6]。
二、间接减压的手术时机和适合节段
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有文献报道伤后手术时间越早,间接减压手术效果越好。Chang等[7]比较了伤后1周内、1~2周及超过2周后间接减压的手术效果。该研究共包括33例采用间接减压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结果显示在伤后1周内、1~2周及超过2周手术椎管占位改善率分别为33%、24%及改善不明显。Yazici等[8]比较24h内和24h后间接减压的效果,其中10例24h内手术和8例24h后手术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在间接减压手术后了24h内手术患者的椎管内骨块复位效果要优于24h后手术的患者,超过24h后骨折部位会被血凝块和肉芽组织占据,影响骨块的间接复位,减弱了间接减压的效果。
一般认为,间接减压适用于L3水平及以上的爆裂骨折。Kuner等[4]对34例爆裂骨折和5例骨折脱位(Denis分型)患者进行间接减压,椎管占位从术前的36.3%恢复至术后的4.6%,其中减压效果最好的是T12至L3节段,能够恢复至正常椎管的99.4%,而对于L4-5减压后椎管平均只能恢复至正常椎管的60.9%。这是由于后纵韧带的浅层也即其连续性的纤维绝大部分止于L3水平,只有少部分向下继续延续,止于S1/2间盘处,因此在L4-5节段只是少部分的后纵韧带纤维在起作用,导致间接减压效果差[9]。与该研究结果类似,Mueller等[10]对36例胸腰椎(T10至L4)骨折患者(Magerl骨折分型:A型28例,B型7例,C型1例)进行间接减压,结果椎管占位从术前的29%恢复至术后的19%,其中L1、L2减压效果要好于L3、L4。
三、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吴国正等[11]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的临床疗效,共纳入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T11至L3),结果间接减压组术前椎管占位41.2%,术后占位11%,改善30.2%,直接减压组术前椎管占位42%,术后占位9.8%,改善32.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因素方面,间接减压组明显比直接减压组有优势。在证据级别上,虽然该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但是在研究设计上缺陷较多,随机方法不正确,很多方面不符合Consort标准,因此在证据级别上要按照降级的标准来看待。
王朝阳等[12]也比较了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的椎管减压效果,共76例患者(DenisA级12例,B级42例,D级8例,E级14例),其中42例行间接减压,34例行直接减压,减压效果上两组无显著差异。许守祥等[13]回顾性比较了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DenisA级12例,B级18例,C级9例,D级23例,E级16例)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的临床效果,其中52例采用间接减压,26例采用直接减压,减压后测量骨折块突入椎管的比例,间接减压组为6%,直接减压组为10%,间接减压组优于直接减压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间接减压组比直接减压组有优势,且均无并发症发生。类似的比较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的疗效研究,结果都基本一致,两种方法的减压效果无显著差异,但间接减压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14,15]。
雷亮等[16]对比较胸腰椎爆裂骨折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疗效的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了例患者,全部为国内的中文研究,结果显示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两种治疗方法在伤椎复位、cobb角矫正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间接减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不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对不合并神经损伤的爆裂骨折进行间接减压,椎管占位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Leferink等[17]报告的95例间接减压的爆裂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9个月、术后24个月平均椎管占位分别为76.5%、18.4%、8.2%、2.4%。Toyone等[18]前瞻性观察了1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间接减压的效果(T12至L3),椎管占位从术前平均64%恢复到至术后平均22%,2年后为11%。这种随访时椎管容积比术后又有进一步的好转现象称为椎管重塑(spinalcanalremodels)[19]。椎管重塑现象最开始是由Bohlman[20]在保守治疗的患者随访时发现,Mohanty等[21]在其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因此椎管重塑现象与手术本身无关,其发生机理有学者[22]认为与脑脊液循环有关。
Load-sharing分类中McCormack评分用来选择胸腰椎骨折减压及内固定的入路,一般来说6分及以下为低分类别,建议选择后路,6分以上为高分类别,建议选择前路。Jeong等[23]对18例低分类别和23例高分类别的患者均进行后路间接减压复位,结果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认为,对于Load-sharing分类高McCormack评分的患者,依然可以选择后路间接减压技术。
(二)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间接复位同样能起到椎管减压的作用,但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目前文献证据中有争议。针对在间接减压复位过程中神经损伤会不会进一步加重的问题,Castellon等[24]利用脊髓监护来监测18例患者在间接减压复位过程中神经电位的变化,结果显示整个手术过程中神经功能状况很平稳,既没有好转,也没有加重。Zhang等[25]报告了36例合并不全神经损伤(FrankelB~D级)的胸腰椎DenisB型爆裂骨折(T11至L2)患者间接减压的效果,椎管容积由术前的32.9%恢复至术后的84.8%,神经功能至少恢复了1个Frankel级别,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该研究认为,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DenisB型爆裂骨折,间接减压是安全、有效的。
Mohanty等[21]前瞻性地观察了6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T11至L3)间接减压的临床效果,术前椎管占位平均为47.32%,术后恢复至26.58%,术后最少3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4.85%,认为间接减压能够改善椎管占位,但对神经功能恢复无帮助。Mueller等[26]认为间接复位的效果有限,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建议行直接减压,他们应用直接减压治疗的15例神经损伤患者,11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Charles和Steib[27]建议对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规进行切开减压。他们认为,对于有神经损伤的患者不建议行间接减压,否则无法证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主要原因,而且容易增加医患矛盾。
(三)哪种骨折形态不适合进行间接减压?
翻转骨块(reversefragment)是一种影响间接减压效果的骨折形态,这种骨折块可以通过在影像上的翻转骨皮质征象(reversecorticalsign)来发现。这种骨折块的征象出现,一般提示后纵韧带断裂,如进行后方间接减压复位会导致骨折块进一步后移,从而加重神经损伤。Arlet等[28]报告了3例出现翻转骨块征象的患者,其中只有1例是真正的翻转骨块,这种骨块特征是翻转了°,提示后纵韧带断裂,与椎体分离;另外2例是假性翻转骨块,骨折块翻转不到90°,后纵韧带的连续性还在,与骨块相连的终板在影像上显示出翻转骨皮质征象,这种假性的翻转骨块是可以通过间接减压来恢复椎管容积的。
Wang等[29]对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间接减压的患者进行研究,共73例(85.9%)间接减压成功,而另外12例(14.1%)间接减压后骨块没有复位,没起到椎管减压的效果。对这12例间接减压不成功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骨块移位超过0.85cm和翻转角度大于55°是间接减压效果不佳的两个相关因素。
(四)间接减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综上所述,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间接减压的适应证为:①胸腰椎爆裂骨折,无神经损伤者;②前、后纵韧带连续性好,纤维环基本完好。禁忌证为:①合并神经损伤者;②前、后纵韧带断裂,纤维环破裂;③存在翻转骨块。
五、总结
在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面,仍有些问题存在争议,比如对于椎管占位超过50%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适合作间接减压就存在争议。许守祥等[13]认为对于椎管侵占超过50%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不适宜进行间接减压。孙兆云等[30]对比椎管侵占率50%和≥50%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间接减压的效果,发现两组之间都能获得较好的减压效果,他们认为椎管侵占率≥50%的患者也可应用间接减压手术。
尽管如此,从目前的临床证据中我们还是能够得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间接减压能够起到与直接减压相当的椎管减压效果,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参考文献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