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个案报道17月幼儿腰椎峡部裂滑脱

背景知识

腰椎峡部裂(lumbarspondylolysis):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

腰椎滑脱Lumbarspondylolisthsis):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齐,如果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为腰椎滑脱。由峡部裂引起的腰椎滑脱称之为真性滑脱;峡部完整,由退变等因素引起的滑脱称之为假性滑脱。

概要

腰椎峡部裂多见于青少年,多发生在腰5椎体水平。虽然峡部裂有一定先天遗传倾向,但通常认为峡部裂是先天和应力疲劳共同导致的结果。双侧峡部裂可以导致腰椎滑脱,通常没有临床症状。

以往报道的峡部裂都是学龄儿童或超过10岁的儿童。本例个案报道意外发现了一个17月大幼儿腰椎峡部裂滑脱[1]。病人被带到急诊部,面部有擦伤和擦伤,据说她被4岁的姐姐打伤了。既往史:4月前从9米高窗口掉下致桡骨远端骨折。入院进行X线检查时发现腰5双侧峡部裂并2度滑脱。行腰椎MRI检查可见腰5峡部裂,但滑脱平卧后可复位。

最后一次见到该患者是3月后其于骨科门诊随访时,复查X线平片与上次无变化,没有腰椎不稳或滑脱继续加重的证据,需长期进一步随访观察滑脱发展情况。

关键词

腰椎滑脱,峡部裂,婴儿/幼儿,手术管理

详情介绍

峡部裂多见于青少年,通常在L5椎体水平。尤其是参加某些体育项目的人,包括体操、足球和赛艇。考虑到峡部裂可能有先天倾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峡部裂是疲劳、峡部应力骨折和先天遗传共同的结果。

双侧峡部裂会导致腰椎滑脱,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以往报道的峡部裂滑脱病例都是学龄儿童或超过10岁的儿童。

本例个案报道意外发现了一个17月大幼儿腰椎峡部裂滑脱,病人监护人为这篇文章的发表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图1腰椎侧位X线显示双侧L5峡部裂伴腰椎2度滑脱

图2腰椎正位X线未见腰椎序列异常

图3腰椎MRIT2像示腰椎序列恢复正常

图43月后于骨科门诊复查,MRI矢状T2像显示L5滑脱右侧峡部裂不伴骨水肿

图53月后于骨科门诊复查,MRI矢状T2像显示L5滑脱左侧峡部裂不伴骨水肿

讨论

腰痛在小儿骨科中较为常见,但5岁以内的峡部裂滑脱鲜有报道。通常认为,这种情况不发生在儿童负重直立姿势之前。有趣的是,年个案报道了一例4个月大的婴幼儿诊断椎弓峡部裂滑脱后凸畸形[2]。

Wilts-Nwman将腰椎滑脱病因分为:先天性、峡部裂性、创伤性、退行性、病理性。

按Myrding分类按椎体前移程度将滑脱分为1-5度,分别为25%,25–50%,50–75%,75–%和椎体完全脱位。

腰椎峡部裂的病因有争议,通常认为是多因素的,有的有家族遗传史,有的是脊柱发育未成熟前反复巨大动态和静态压力下导致的。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症状。没有症状、滑脱程度不严重的患者给予保守观察。保守过程中出现症状可先予以药物治疗。手术方式采用峡部修补或融合手术治疗,适用保守无效或滑脱程度严重者(滑脱50%即三度以上)。

结语

本病例为17月幼儿被查出峡部裂滑脱,此种情况是相当独特的,因为以往文献对峡部裂滑脱的报道5岁以内儿童极为罕见。该病例的峡部裂发生原因也不排除与4月前从9米高窗户坠落伤有关。

该患者体格检查缺乏症状及神经系统异常,所以在进展、出现腰痛及神经症状以前,目前需要做的是继续密切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MarcO’Donnll,WilliamF.Lavll,andMikH.Sun.Spondylolisthsiswithspondylolysisina17-month-old:acasrport.JSpinSurg.Dc;3(4):–.doi:10./jss..08.18

2.BorkowSE,KligrB.Spondylolisthsisinthnwborn.Acasrport.ClinOrthopRlatRs;81:73-6.10./-10-.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

为恶如乘骏走坂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

——《格言联璧》

声明

本资讯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旨在饶益大众、学术传播,非医疗实践之唯一准则;本资讯内容不应用作医疗纠纷判定的依据;本资讯所涉及内容不承担任何依据本资讯制定及履行过程中所产生任何损失的赔偿责任。

此文为脊柱甘露语林







































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yfzs/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