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及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按部位可分为中央型(主椎管)狭窄症、侧方型狭窄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三大类,按病因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及后天继发性两种。那么,腰椎管狭窄体现哪些症状呢。

有很多都是由长期的腰痛,然后转化为骶尾部和臀部以及下肢痛等等。而且疼痛的程度都没有腰间盘突出症的严重。最初一般都是胀痛,伴随着酸痛和行走后明显的疲乏感,通常腹压没有增高时会出现放射痛。

等病程发生到一定的节段时,会有典型的间歇性破行出现,在短距离行走时会有腰部和下肢的疼痛麻木感、还会伴随下肢无力或者是下肢的抽筋等等,待蹲下或者是弯腰时,疼痛会得到明显的减轻,继续行走,症状则会又出现。

患者会出现小便次数变多,伴随尿急等等的症状,还会出现便秘以及便意频繁等等这些症状,也会有出现性功能障碍的表现。

一、概述

1、定义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脊髓、马尾及脊神经疾病。是由椎管发生的骨性和(或)纤维性狭窄引起的脊髓、马尾及脊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2、历史

年Sumito报道软骨发育不全发生椎管狭窄;

年Bailey报道退行性变增生所产生椎管狭窄;

年Parker报道黄韧带肥厚产生的椎管狭窄;

年Verbiest对椎管狭窄症作了系统介绍;

年Shlesinger第一次提出骨性侧隐窝的概念;

年Epstein提出狭窄可因发育性和退变性所致,以退变性多见。并指出神经根嵌压于侧隐窝亦可引起根性神经痛。目前此观点被普遍接受。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原发性腰椎管狭窄(3%)、继发性腰椎管狭窄(97%)。

原发性腰椎管狭窄(3%):由于先天椎管发育不全,以致椎管本身和神经根管矢状径狭窄,使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遭受刺激和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97%):由于后天因素(退变、外伤、失稳、畸形、新生物,炎症等)造成腰椎管内径小于正常值,产生一系列症状与体征。

原发性腰椎管狭窄常见病因为:1、先天性小椎管;2、软骨发育不良;3、先天性椎弓峡部裂及滑脱;4、先天性脊柱裂。

先天性小椎管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常见病因为:

1、退行性变的脊椎骨性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病变等;

2、创伤因素致脊柱骨折所遗留的畸形;

3、椎弓峡部裂致椎体滑脱;

4、脊柱侧弯以及其他一些骨病(例如Paget’s病等)。

2、根据临床症状和狭窄部位分类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又称马尾间歇性跛行;

神经根管型腰椎管狭窄:又称坐骨神经病变;

混合型腰椎管狭窄:既有神经根受压,又有马尾神经受压。

三、腰椎生理发育

出生时,腰椎管呈卵圆形,但随着人体发育、成长、负重、运动及其它活动而使腰部负荷增加,则促使腰椎椎管朝着增加力学负荷强度的方向发展,至成年时腰5、骶1的椎管大多呈三角形和三叶草型。

腰椎椎管发育过程

成人腰椎管形态示意图

四、解剖特点

L1以下脊髓变为马尾神经,向下、后、外经神经根管出椎间孔;椎管狭窄、小关节退变、增生可使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出现相应症状。

脊柱的结构和生理弯曲

腰椎及神经走行

腰椎管:

前壁: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及后纵韧带;

侧壁:两侧椎弓根;

后壁:椎板、后关节和黄韧带;

椎管内有硬膜囊、硬膜外脂肪组织、血管及神经根,囊内腰2以上为脊髓圆锥及神经根,腰2以下为马尾神经。

a

腰椎管解剖

侧隐窝(Lateralrecess):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主要存在于三叶形椎管,即存在于下位两个腰椎处。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骨关节部,下部为骨性部。

侧隐窝解剖

侧隐窝上部为骨关节部(盘-黄间隙),其前为椎间盘纤维环、椎体上后缘,后为上关节突冠状部、关节囊、黄韧带及下关节突前缘外为椎间孔狭窄部。内向硬脊膜囊开放。

侧隐窝下部为骨性部,其前为椎体后面;后为椎板峡部;内侧为硬膜囊;外侧为椎弓根;外下延续椎间孔内口,呈一扁三角形间隙。侧隐窝内含有离开硬膜囊后穿出椎间孔前的一段神经。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五、发病机理

a

腰椎管狭窄症模式图

六、病理

引起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是多方面:

1、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间盘后突。

2、关节突肥大增生,从后方造成侧隐窝狭窄,压迫神经根。

3、椎弓根短缩或内聚,造成椎管矢状径和横径狭窄。

4、黄韧带增厚,从侧方、侧后方及后方造成椎管狭窄。

5、椎板增厚,从侧后方及后方压迫硬膜及马尾神经。椎间盘退变致椎间隙变窄。

6、椎体滑脱,由于上下椎体的相对前后移位而造成椎管狭窄。

7、硬膜外病变(如硬膜外脂肪增生及纤维化,硬膜外束带、粘连等)造成椎管狭窄。

常见病理原因引起椎管狭窄

神经根被嵌压于膨出椎间盘和椎弓根之间

A处椎弓根压迫神经根;B处小关节压迫神经根

半脱位的上关节尖端压迫神经根

肥大增生的上关节突压迫神经根

七、临床表现

(一)症状

1、间歇性跛行:当患者步行一定距离(数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和双侧腰酸、腿疼、下肢麻木、无力以致跛行,当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有可继续步行,但距离较正常人为短。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跛行。严重者不能下地行走。

间歇性跛行的鉴别

2、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当腰椎由中立位到后伸位时,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椎管长度亦缩短2.2mm,椎间孔变窄,以致管腔内压力急剧增高,并由此出现各种症状。

3、主述与客观检查的不符合:病程早期,由于椎管狭窄使椎管及神经根管容积降至正常低限,当患者处于各种增加椎管内压的被迫体位时,主述多。而就诊时因经短暂休息,故客观检查常为阴性。

4、除上述三大症状外,临床还可以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

(1)腰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无力、易疲劳,但屈颈试验阴性。

(2)下肢根性症状:多为双侧性,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尤以步行时为甚,但休息后缓解或消失。

5、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二)体征

病人症状与体征多不一致,一般症状重而体征轻。病人常有脊柱侧弯、病处压痛,椎旁肌肉痉挛,腰后伸受限,腰过伸试验阳性是本症的重要体征。患侧足趾被伸肌力减弱,膝、踝放射减弱或亢进,受压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

有些患者下肢肌肉萎缩、无力、鞍区麻木、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腿抬高试验无明显的放射性疼痛。

八、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脊柱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缘骨赘;关节突关节退变肥大;椎体滑脱;神经根管狭窄伴有椎间关节半脱位。

上椎体下缘的后延线不是穿越下椎体上关节突的端,而是穿过中间;正位片显示:正常的“S”弧线消失。

2、椎管造影:椎管造影在诊断椎管狭窄症中有重要价值。能直接在荧光透视下动态观察造影剂在椎管内流动情况。显示椎管、硬膜囊、神经根袖全貌。

但椎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侧隐窝病变不能清晰显示,不能显示椎管横断面骨和神经根形态。

腰椎管狭窄者椎管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完全梗阻断处常呈幕帘状、笔尖状,弹头状样充盈缺损。不完全梗阻断处常呈点滴状通过,其结果呈葫芦状、哑铃状或灯笼状等。

前屈后伸位造影对比

椎管造影

中央型椎管狭窄突出

椎管造影

造影斜位可清晰显示神经根袖

椎体后方静脉孔处的骨质间隔,不要误认为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并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a

中央性椎管狭窄

神经根管狭窄

腰椎管测量:在脊柱横轴CT检查中,对椎管的大小可以从五方面分析:

椎管前后径(矢状径):平均值16-17mm,下限11.5mm;

椎弓根间径(椎管横径):平均值20-30mm,下限16mm;

关节间径:L1约15(9-24)mm、L3约18(9-27)mm、L5约24(9-39)mm;

椎管面积测量:平均值2.1-2.4c㎡,下限1.45c㎡;

侧隐窝宽度:L2约13(6-21)mm、L3约12(6-18)mm、L4约13(4-20)mm、L5约7(2-15)mm、S1约6(2-14)mm。

腰椎管测量:1、椎管前后径;2、椎弓根间径;3、椎管;4、侧隐窝宽度;5、椎板间径

九、诊断

原发性腰椎管狭窄

临床症状特点:一般病例依据前述三大症状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X线平片:可明确显示椎管矢状径较正常为狭小,其绝对值于15mm,甚至在12mm以下,个别病例不足10mm。

脊髓造影:显示典型“蜂腰状”缺损,根袖受压及阶段性狭窄等影像。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诊断要点与原发性腰椎管狭窄相似,均继发于各种病变之后,因此在诊断顺序上,应将原发病置于继发性椎管狭窄之前。

蒋学超建议大家,平时多做一些有益于腰椎的保健操,不宜久坐,要经常锻炼,防治腰椎疾病发生。

如果脊柱有严重不适,并已达到病态标准,

医院或相关机构(如蒋正和堂)找医生诊治或采取主动的康复治疗

分享到朋友圈可享受一次免费蒋氏脊柱诊断

蒋氏正脊

蒋氏正脊坚持以“正国人脊柱,挺中华脊梁”为使命,为国人解除脊柱病痛,帮助患者走出脊柱病痛“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困惑!是解决脊柱病痛的最佳治疗方案!

更多脊柱健康知识,欢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yfzs/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