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灸法大会
点击图片上方国际灸法大会,订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本病相当于中医“腰腿痛”范畴,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病常见的原因为腰部损伤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常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较多见。经常弯腰、负重等职业易患本病。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而导致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
(1)腰部过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可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取重物,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易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2)急性外伤:在腰部失去腰背部肌肉保护的情况下,腰部的急性损伤,可造成椎间盘突出。临床上严重的脊柱骨折,椎体压缩超过1/3~1/2,可能引起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髓核突入椎管内。不足以引起骨折、脱位的外伤,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向椎管内,或进入椎体松质骨内引起纵型髓核突出。
(3)体虚所致:由于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使腰椎间盘的结构和腰部肌肉薄弱,在轻微外作用下,如剧烈的咳嗽、打喷嚏、憋气、便秘等,常可使腹内压升高而影响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造成髓核突出。
(4)不良体位:无论是睡眠时或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位的情况下,如突然加以旋转易诱发髓核突出。
(1)本症的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约91%的人会发生腰痛,少数病人只有腿痛而无腰痛,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患者一定会发生腰痛。还有一些患者先出现腰痛,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同时腰痛自行减轻或消失。
(2)腹压增加及牵引神经根动作可使疼痛加剧。任何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大笑、喷嚏、抬举重物、慢性咳嗽等,都容易诱发腰腿痛,或使已发生的腰腿痛加重。
(3)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常表现为时轻时重,间歇发作,可因休息而缓解,或因受伤、劳损或受凉而加重。
(4)疼痛放射区的皮肤变得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中,有一部分不会出现下肢的疼痛,而仅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这多数是因为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的。大腿外侧是常见的麻木区域,当穿衣裤接触时可以有烧灼感,长时间站立可加重麻木感。大腿外侧感觉障碍的原因多为纤维环膨出或关节退变,而并非由于椎间盘突出。
(5)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跛行多为间歇性,即行走一段距离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仍能继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缓慢加重,出现上述症状之前的站立时间或者行走距离逐渐缩短行走距离越短,病情越重。
(6)腰椎可出现生理前凸消失或侧弯,活动受限。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减轻疼痛所采取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表现是腰椎在向左侧或右侧弯曲,在背部触摸正中位置的棘突可以发现棘突偏歪,但这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有体征,约50%的正常人也有脊柱棘突偏歪。
1.足三里雀啄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腹胀50例临床观察
治疗方法:(1)对照组:常规护理: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予热毛巾敷脐,每次5分钟。每6小时1次,至患者肛门排气后停止。(2)治疗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加足三里雀啄灸5~10分钟,局部皮肤微红发热即可。每6小时1次,至患者肛门排气后停止。
治疗组50例,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47例,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8.7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重灸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治疗方法:(1)治疗组取穴:至阳,环跳,委中,昆仑。操作:以3支同型号艾条施灸,灸距2~3cm,以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如患者能耐受,以皮肤灼热微痛为佳,灸40分钟~1h。每日上、下午各1次,7d为1个疗程。(2)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操作:以1支艾条施灸,灸距2~3cm,以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灸30分钟,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中,治愈6例,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0例,愈显率93.33%;对照组20例中,治愈0例,显效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愈显率15.00%。经统计学处理,2组愈显率比较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腰痛”范畴。《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气也。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本病的发生内因肾气亏虚,骨失润养,外因损伤,风寒湿邪入侵,经脉痹阻而成。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可调节膀胱经气疏散风寒,《针灸歌赋》四总穴歌曰:“腰背委中求”,说明委中治疗腰痛的重要作用。
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被卡压,局部出现明显的无菌性炎症,神经组织充血肿胀,渗出增多,在这个阶段,由于神经激惹疼痛剧烈得不到缓解,则局部必然持续痉挛,从而继续加剧神经根的卡压,形成神经卡压——剧痛——神经更卡压。腰椎的稳定性依靠脊柱本身结构和与之相关联的肌肉系统维持。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损伤性炎症导致致痛物质释放;运动的缺乏及神经根受压所致神经、肌肉营养失调引起相关肌肉肌力减退、失衡、腰椎稳定性下降,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症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肌力失衡与其症状互为因果,是一种恶性循环,肌力训练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和巩固疗效的有效方法。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治疗慢性炎症,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引起动脉充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具有镇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艾灸可使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痉挛缓解,促进机体的康复功能。故灸法对于治疗本症具有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朋友圈,传播艾的火种......
全国艾灸人都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