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本刊2016年第18卷9期目录及导读

指南

四肢及躯干主要动脉损伤诊治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论著

一期切开复位钢针固定治疗12例距骨完全性脱位

顾航宇龚晓峰杨慎达等

带外翻角的逆行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

方真华胡家朗赵晶晶等

双侧小切口微型接骨板组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魏世隽蔡贤华黄继锋等

切线位X线片在第5跖骨基底撕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张增方刘得恒朱朝晖等

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Maisonneuve损伤并后踝骨折

张东薛锋

多中心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细菌谱特点及药敏分析

乔林夏志林刘健等

新型板棒复合固定系统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沙漠丁真奇康两期等

创伤骨科流行病学

年至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刘磊杨宗酉孙家元等

年至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李石伦于沂阳李佳等

实验研究

胸腺素β4介导牵张成骨区骨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红浩贾亚超康庆林等

T4~T10经肋椎单元和椎弓根固定相关解剖学参数的数字化测量

赵岩江建明霍洪军等

临床研究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

林斌赵忠胜蔡弢艺等

自制双边三角形万向可伸缩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关节内粉碎性跟骨骨折

梁伟邹光翼王济纬等

综述

间接减压在成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李连华刘智李放等

三维C型臂导航在骨科手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韩彪马信龙马剑雄等

下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江晨宋文慧

本期导读

  距骨完全性脱位在临床上发生率较低且处理棘手,尤其是开放性完全脱位的距骨是否保留一直存在争议。由于距骨本身的解剖特点,虽然血供较丰富但是极易损伤,因此常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关节炎及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顾航宇等撰写的“一期切开复位钢针固定治疗12例距骨完全性脱位”一文,对12例闭合性和GustilloⅢA型及以下开放性距骨完全性脱位患者行一期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斯氏针固定。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胫距关节炎或距下关节炎,5例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该文章完整的随访资料有助于增加对此类损伤的认识,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但对于距骨缺血性坏死及关节炎的发生及后续治疗需行更长期的随访,该方法治疗距骨完全性脱位的有效性有待更多的临床病例验证。

  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指为减少患者痛苦、并维持足踝部的稳定性,而对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同时进行融合的手术方式。其目标是简单的技术、出色的稳定性、较高的愈合率,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该手术的适应证及具体手术方式目前存有一定争议。直形逆行髓内钉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如足底神经血管损伤、后足力线不良、进针点疼痛等,这些并发症极大地制约了其应用。方真华等撰写的“带外翻角的逆行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一文,认为在治疗合并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炎等后足畸形患者中,应用短的带外翻角的逆行髓内钉较传统的直形逆行髓内钉偏外,可以避免足底外侧血管神经损伤、更好地保留后足负重时外翻角、促进胫距跟关节骨性融合,功能恢复满意。该研究内容详实,技术细节交待清晰,图表与文中内容相得益彰,可读性强。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纳入的病例数偏少、随访时间偏短,尚需长期的、大样本量的研究观察其长期并发症。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一直以来都是足踝部创伤的一大挑战,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经典外侧扩大切口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因此,对于适宜的病例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已成为目前的趋势,而采用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则是目前的主流技术。魏世隽等撰写的“双侧小切口微型接骨板组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一文,回顾性分析了内、外侧小切口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应用,认为内侧的小切口不但可以直视下复位内侧壁,部分情况下可以获得关节面内侧部分的显露,尤其对于存在内侧壁骨块嵌插或骨片移位威胁血管、神经的情况。虽然该方法手术时间长、透视量多、操作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同时尚需要大量、多中心的病例进行探讨。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白癜风能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ysjk/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