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类型,一年下来,在我们科室做手术的接近台。现在微创的概念很模糊,很多病人乃至医生认为微创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比如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这几年就经常听到有人介绍我是专做微创的医生。我权当是对我的一种褒扬。那么是不是除了这些经皮的技术,其他技术都是不微创甚至重创呢?那就以胸腰椎骨折为例。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去考量然后选择合适的、“微创”的技术。1.手术时间:以前评估一个医生的技术好坏,就是速度,虽说慢工出细活,但一个做啥手术都是慢腾腾的医生,手肯定是不巧的。另外,大部分的脊柱手术都是俯卧位,《西蒙尼脊柱外科学》有一句经典的话,“俯卧”本身就是对病人的一种伤害。手术速度太慢,局麻的手术由于患者不能配合不一定能完成,全麻的手术患者胸腔受压迫,麻醉师也在旁边急眼。如果论纯粹的手术时间,经皮技术省去了很多缝合上的用时,但透视次数的大量增加,医护人员走出手术间躲射线的时间不得不被考虑,所以,总用时并没有优势。2.出血量:这个很明显,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的患者所需要输血的机会降低,恢复速度也要快。经皮技术在一点上是有优势的。而肌间隙入路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可以做到术中出血在ml左右,术后可以不放引流,放了引流液也不会太多。手术中不需要自体血回输,术后的血色素指标变化不大。3.对肌肉组织的保护:传统的胸腰椎手术,入路很简单,都是顺着棘突两侧向外剥离肌肉,牵开后,操作区域都在视野内。但对肌肉损伤大,被剥离的肌肉容易脂肪化,失去弹性和慢性疼痛。而wiltse入路(肌间隙入路)利用了天然的解剖间隙,暴露关节突横突这些进钉的解剖标志,肌肉没有收受到大的干扰。而且由于没有肌肉张力,可以很轻松获得较外的进钉点,和椎弓根螺钉的外展角度。(图1,图2)
图1
图2
但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则不具备这个优点,尽管切口小,但对深层的肌肉是撕裂,而非合理的解剖与牵开。wiltse入路的肌肉保护概念,使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非常早就可以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一般术后5天可以下地活动。4.手术中透视次数,这点最容易被忽视。大部分的经皮技术都不具备这点优势,所有的操作得靠C臂透视引导来完成,术者不会记录具体的透视次数,病人更无从得知。但射线的伤害不能被忽视,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医生。wiltse入路置入螺钉,主要依靠解剖标识以及手感,C臂透视作为辅助,一般透视不会超过5次,高手往往就2-3次。5.微创与开放手术能否获得同样的手术效果。置入螺钉上棒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经皮螺钉技术上的局限,对连接棒的长度与弧度控制是达不到开放手术的要求的,看看朋友圈的微创大咖们就能发现,非常常见的问题就是往往棒过长,下腰椎的生理前凸也没有做出来(这点,做骨折和做融合是一个道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经皮螺钉都是空心的,部分厂家的产品质量堪忧。综上,个人认为胸腰椎骨折施行椎弓根螺钉技术,目前最佳的技术仍然是肌间隙入路的开放内固定置入技术。任何医生都应该追求手术操作上的微创化,而非简单粗暴地以微创或者非微创手术来划分阵营。疗伤圣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zlff/1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