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颈椎三柱损伤,往往伴有颈脊髓损伤,具有损伤重、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
通过外科手术尽早复位、神经减压、坚强固定在业内已达成共识,但手术方式存在争议。前路手术通过术前或术中牵引、术中撬拨解锁复位,具有减压直接、支撑重建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等优点,但是忽视了后柱重建而导致重建失败或需长时间外固定辅助等缺陷。
下颈椎骨折脱位具有多种类型,临床中应根据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及神经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本期内容,医院的李波老师阐述了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特点,结合临床病例介绍了忽视PLC重建的后果;引用文献针对不同类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指出前后路联合减压充分、稳定性可靠,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靠术式。
扫码观看完整视频
▽
如果不方便观看视频
也可以直接阅读下面文字版的重点内容哦
01.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特点下颈椎骨折脱位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的三柱破坏,常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椎体明显移位、成角畸形、颈椎序列严重不稳,常伴有脊髓损伤,处理不当可导致二次伤害。02.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分型与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具有多种分型方法,常见的包括Allen-Ferguson分型、AO分型、Margerl分型与Moore分型等。本文中作者应用AO分型方法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具体介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AO分型方式如下:A型单纯压缩,B型牵拉分离,C型旋转/脱位,其中A型与B型分别分为几个亚型:A0,只累及附件;A1,楔形压缩,无椎体后壁骨折,累及单/双侧终板;A2,冠面劈裂,钳夹型;A3,不完全爆裂,累及单侧终板;A4,完全爆裂,累及上下终板。B型张力带结构损伤,多累及一个运动单元:B1,前后均损伤,经典的Chance骨折;B2,后方结构过屈损伤;B3,前方结构过伸损伤。B型很可能转变为C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以彻底减压、椎体复位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为原则,但是对于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前路手术体位改变少,可减少因体位变动造成的脊髓进一步损伤;可进行直接彻底的减压,恢复颈椎正常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且对颈椎活动度影响较小,因此成为大多数临床医生的首选手术方式。图1.颈7骨折脱位(B2型)图2.颈6骨折脱位(B2型)如图1、2所示病例,均属于AO分型B2型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牵引复位后分别行ACCF与ACDF手术,术后疗效满意,随访结果融合可靠,内固定位置良好。然而,是否所有类型的下颈椎骨折脱位都适合前路手术呢?图3.颈4/5骨折脱位(C型)图4.颈4/5骨折脱位(C型)术后脱位如图3、4所示病例,C型颈4/5骨折脱位,术前牵引复位后行ACDF手术,术后1周疗效满意,但术后1个月发生再次脱位现象,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临床中类似的病例并不少见,分析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方面:单纯前路手术并没有固定后方损伤的小关节;
PLC损伤严重,未得到修复,脊柱整体稳定性差;
患者依从性差,并未严格遵医嘱佩戴颈托。
因此,对于图3所示合并有PLC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在前路手术后结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是相当必要的。图5.后路翻修术后03.文献回顾与典型病例回顾文献可见,对于合并有PLC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单纯前路手术引起术后的再脱位与屈曲牵张损伤、后方小关节损伤等因素有强相关性。如存在PLC损伤,则单纯前路固定无法获得可靠的稳定性,需要额外的增加后方内固定。图6.文献回顾图7.文献回顾典型病例分享:如图8所示病例,患者系颈6/7椎体骨折脱位,颈6椎体向前屈曲移位,颈6/7小关节脱位,颈6椎体滑脱约50%,PLC严重损伤。一期行前路+后路PLC重建内固定术后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随访颈椎序列良好,内固定位置正常。图8.颈6/7椎体骨折脱位(C型)图9.一期前后路手术总结下颈椎骨折脱位往往存在PLC的严重损伤,手术目的在于解除压迫,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对于严重骨折脱位的患者需重视PLC的重建,对于行单纯前路手术患者术后需严格支具外固定;前后路联合入路减压充分,稳定性可靠,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可靠方式。??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宝贵的见解呦~作者李波-医院编辑
王晓东-医院策划
唯医骨科-平台运营部侧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aLIF)手术操作流程与技术细节进阶宝典!如何有效利用OLIF间接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孙宇: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及预防(北医三院随访病例解析)4级截骨术的矫形技巧及并发症,一文全总结!一文就懂!可视椎间孔镜技术的显露过程先天性颈椎侧后凸畸形的诊治,这里有超详细的讲解!一键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