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椎失稳,椎间盘退变致椎体向后滑脱或腰椎峡部裂致椎体向前滑脱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第5腰椎为本病的好发部位。相当于中医的“骨关节错缝”。
病因病机(1)先天因素:在胚胎期脊柱的发育过程中,椎弓左右各有两个骨化中心,即上关节突、椎弓根、棘突的一半和下关节突、椎板、棘突的另一半。如这两个骨化中心在骨化过程中发生了障碍则形成峡部的缺损。
(2)损伤因素:在椎弓峡部先天性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再由各种外伤、劳损等外因亦可诱发本病。一般情况下,第5腰椎承接上部脊椎的重力较大,容易产生积累性劳损,在此基础上弯腰时,骶骨上面倾斜度加大,身体重心前移,峡部受力更大。当腰椎过伸时,第4腰椎下关节突可从上面直接加压于第5腰椎的峡部,使峡部受到相邻上、下两关节突的钳夹而受损害,同时出现腰椎滑脱。
临床证候腰痛最为常见,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或在过度负重受压、运动时才有疼痛出现。大多局限在下腰部,亦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神经痛。
鉴别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病有腰痛和放射性腿痛,大便、咳嗽等腹压增加的动作时可加剧。腰椎旁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CT检查有助诊断。
(2)强直性脊柱炎:该病有腰背部酸痛和腰骶部不适,夜间或长时间静止后加重,腰部活动受限,晨起尤为明显;X线片检查可见边缘锯齿状破坏,严重者有特征性的竹节样脊柱。
推拿治疗方法一
治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手法:揉、按、擦、拿、牵等。
选穴: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等。
操作:
(1)按揉腰骶:用掌根揉法、按法在腰骶部两侧骶棘肌处治疗5分钟,手法不宜过重。
(2)点按背腰:用点按法在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等穴处治疗,每穴半分钟,以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
(3)擦背腰:用擦法在两侧骶棘肌处治疗,以透热为度。
(4)牵腰脊:患者双手握住床头,医者双手握住患者双踝部牵引2~3分钟,由轻渐重,不可用力过猛。
体位:以上患者俯卧位。
(5)被动运动:做患者双下肢屈膝、屈髋的被动运动,结束治疗。
体位:患者仰卧位。
方法二
治则:通络止痛,理筋解痉。
手法:揉、?、拿、推、擦等。
选穴:肾俞、关元俞、上髎、次髎、环跳、委中、承山、髀关、梁丘等。
操作:
(1)腰部松筋:用手掌掌根揉法或拇指按法在上背部至腰骶部治疗5分钟;再用?法、揉法施治于两侧腰肌及腰肌外侧缘7分钟,以缓解腰背肌痉挛;然后弾拨环跳、委中、承山穴各半分钟,以放松腰部肌肉。
体位: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右侧。
(2)辨证治疗:①后滑脱者:以一侧掌根或肘尖推按向后滑脱的腰椎,另一手扳患者对侧肩部,医者两手交错用力并嘱患者呼气,反复1~3次,结束治疗。操作时先施治于患侧,然后再健侧,动作轻稳协调,可听到复位的响声。②前脱位者: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其右侧,掌根揉按患者下腹部及髀关、梁丘,以放松腹肌;以一侧掌根紧贴向前滑脱的椎体进行推按,另一手牵引患者对侧手腕部,医者交错用力嘱患者屈膝,反复1~3次;以双手按揉下腹部,并由脐向下推,反复数次,结束治疗。
注意事项(1)手法要轻柔,切忌手法粗暴或不适当的被动运动。
(2)休息,减少腰部活动量及负重。腰痛明显者可用腰围固定。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中华推拿奇术》(石学敏,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长按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