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微创手术治好3年腰椎病,她终于能睡上安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gxnanning.com/feidian/680.html

“真好!夜里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最近,医院骨伤科吴惠明主任中医师及其医疗团队收到了一枚锦旗。患者章女士万分感谢,困扰她多年的腰椎管狭窄症经微创手术治疗后,不仅正常行走,还缓解了麻痛,夜里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患者章女士,今年68岁,三年前逐渐出现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每当弯腰劳动及行走后症状加重,躺下休息后疼痛、麻木减轻。经各种保守治疗2年病情仍未见好转,而且麻痛症状还逐渐加重。于是章女士在1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并行“后路腰椎管扩大加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手术后患者腰痛减轻,但右下肢麻木、疼痛仍无改善,甚至比之前更严重了,行走困难,一次步行不足米。医院采用针灸、理疗、药物等进行治疗,但右下肢麻木、疼痛始终未见好转。

1月前患者来医院骨伤科吴惠明主任诊室就诊,吴惠明主任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后,建议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及其丈夫也急切希望能通过微创手术减轻病痛的折磨。

吴惠明主任医师及其医疗团队全面研究患者病情后认为,患者右下肢麻木、疼痛的原因在于腰5/骶1右侧腰椎间孔狭窄,导致出口处的神经根受压,引起神经根缺血缺氧。只有将狭窄的椎间孔扩大,让神经根周围有足够空间,神经的血运得到改善,下肢麻木症状才有可能会缓解。

但是由于患者1年前曾行后路开放手术,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椎管内瘢痕组织形成,神经根粘连变形,如果再从原先的后路切口做手术,那手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会很大,但利用微创椎间孔镜技术从侧路进去,就既可以很好地对神经根周围进行减压,又可以避开原先的手术疤痕区,极大降低手术风险。

术前与术后影像资料对比

术前X线▼

术前MRI▼

术前CT▼

术后CT▼

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吴主任医师团队里的张魁贤医生提出建议,改进传统的对椎间孔进行骨钻或者环锯扩大椎间孔的方法,改用镜下骨凿减压,减少术中对神经的刺激。术中镜下发现右侧腰5出口神经根周围粘连非常明显,神经活动度非常小,通过骨凿减压,取出神经根周围增生骨质,使得右侧行走根及出口神经根彻底松解。

术中镜下资料比较

减压前录像▼

减压后录像▲

术中取出的骨块▲

术后第二天患者就下地行走,疼痛、麻木症状显著缓解,患者及其家属十分高兴。术后1周复查腰椎CT,增生的骨质已被基本清除。术后1个月随访时,患者右小腿皮肤知觉已大部分恢复,久治不愈的疼痛得以缓解,夜里再也不用双手抱着右腿使劲拍打来减轻疼痛了。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后天脊柱发生退变、外伤性因素及腰椎手术后医源性等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后天退变性。

本病起病多隐匿,病程缓慢,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更多见。

典型的症状:长期腰骶部痛、腿痛,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异常等。

非手术疗法有:

非药物疗法:①腹肌锻炼;②腰部保护;③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中、西药物治疗。

硬膜外封闭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手术方法有:

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传统常规手术方式包括椎板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也可以采用当今微创技术治疗。

椎管扩大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椎间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在局部麻醉加静脉基础麻醉下进行,创伤小,不需要剥离椎旁肌肉,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脊柱稳定性,术中患者神志清楚,可与医生保持沟通,大大降低了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而且,术后即能恢复下床活动,恢复快,充分体现了现代精准医疗、快速康复的理念。

医生介绍

吴惠明

骨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擅长颈椎病、颈性头痛头晕、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膝关节骨质增生、肩周炎、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股骨头坏死、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各种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骨伤疑难杂症。

门诊:周一、三、五下午,周二上午(骨伤科)

周四上午,周六下午(特需及周末门诊)

医生介绍

张魁贤

主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擅长于中西结合治疗骨伤科常见疾病,熟练掌握内镜、射频、臭氧等脊柱微创技术。

门诊:周二、六上午(六虹桥院区)

来源丨张魁贤吴惠明

编辑丨如意

审核丨吴惠明姚奇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zlff/12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