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份(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髓等收到刺激或压迫,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根据突出程度可分为一下三种:
1椎间盘膨出(轻度)
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
2椎间盘突出(中度)
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
3椎间盘脱出(重度)
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
临床表现:
腰部疼痛
多数患者有腰痛史或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剧。
下肢放射疼痛
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甚至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
腰部活动障碍
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脊柱侧弯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
下肢麻木
病程较长者,常有麻木感,多好发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
患肢温度下降
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
敬昊堂中医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历姓名:江某性别:女年龄:40
工作单位:辽宁省电视台
主诉:腰痛10年余,加重3个月
现病史
该患于10年前晨起用力不当出现腰部疼痛、僵硬,前屈或后伸时疼痛明显,经医大二院确诊为“腰间盘突出症”,经针灸,按摩等治疗后稍有好转,但仍反复发作。3个月前打扫卫生搬柜子时,腰部不甚扭伤,疼痛剧烈,翻身困难,上下床时疼痛加重,并伴左下肢沉胀无力,采取外敷药、口服中药后效果不佳,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睡眠差,二便正常。
CT/X光片检查
CR:L4-L5突出L5-S1膨出
膏滋布选择
KY-1号膏滋布
KY-11号膏滋布
配穴/治疗方法
腰俞、命门、腰阳关、肾俞
阳陵泉、环跳、委中、阿是穴
经络灸导仪治疗过程记录
一疗程:
1诊:来诊时精神状态尚可,其姐姐搀扶步入病房,查体见腰4、5棘突下有明显压痛,腰部肌肉僵硬,左侧臀部压痛明显并放射至小腿。治疗后觉腰部活动轻松,但起床时仍吃力。
2~4诊:自觉腰部活动稍见灵活,夜间翻身疼痛稍有减轻,睡眠良好。
5~7诊:自觉腰部疼痛加重、乏累,属治疗中的气冲病灶反应,后逐渐减轻。
8~10诊:精神状态佳,面色红润,腰部、下肢无明显疼痛,走路时双腿轻松自如,夜间翻身疼痛也明显减轻,第一疗程结束,休息2天。
二疗程:
1~3诊:休息两日后来诊精神状态好,查体腰部压痛不明显,左侧臀部压痛减轻,活动灵活,夜间翻身无明显受限,继续同前治疗方案。
4~7诊:所有症状均不明显,但活动稍过度时腰部偶有酸痛,需巩固治疗。
8~10诊:巩固治疗后无任何症状遂出院,嘱其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保暖别着凉。
随访至今无异常、无复发。
赞赏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