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在牵拉小孩手臂上提玩耍或上楼梯时,小孩立即苦恼不止,患肢不能抬起或拿物品时,告诉你,您的小孩已经桡骨小头半脱位了。桡骨小头半脱位又被叫做牵拉肘,因其形象地描述了受伤机制和特征而得名。该病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
该病表现为随着大人的牵拉动作,小儿立即啼哭并拒绝用患肢活动和持物,牵拉者在牵拉时会听到或感到肘部“弹响”。年龄较大的患儿会用对侧手扶住患肢。
图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及示意图
根据小孩的受伤原因和局部表现比较容易诊断这个疾病。该病的治疗也比较简单和容易掌握,没有什么风险,家长可以自己试着进行手法复位,常规的复位方法有两种:让孩子的前臂被动做旋后(手掌向上)或者旋前动作(手掌向下)。让孩子坐在另外一个家长或监护人的大腿上面对着操作者。操作者用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使肘关节屈曲90°,另一手握住上臂下端和肘关节,防治肩关节旋转;用拇指放于桡骨头处,可略施压迫,然后迅速将患儿前臂被动旋转至旋后位或者旋前位,操作者可以感觉或听到轻微的咔哒声。
图旋后手法的姿势
图旋后法中屈曲旋后患者的手和手臂
图过度旋前手法中握住患者的手
图复位牵拉肘时将患者腕关节过度旋前
若复位成功,会听到或感到肘部“弹响”,患儿疼痛消失,患肢即可自由活动;年幼儿可因害怕等原因不能立即恢复肘关节活动,可递给患儿玩具等物品察患肢抬高情况,若患儿可自行伸手到耳朵以上位置即可证明已成功复位。
这个疾病以及复位方法都很简单,知道了受伤原因之后就很容易掌握,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小心,那就是了解孩子究竟有没有高处摔落手臂着地的外伤史。如果孩子的受伤原因或症状表现比较像是有骨折,肘关节有明显的畸形、肿胀,局部存在软组织挫伤擦伤表现,那么最好还是找医生看看,做个X线检查来判断是否有骨折。平时在生活中要避免牵拉孩子的手臂以及避免用手臂引体向上或摆荡。
图日常生活中牵拉孩子的正误做法,抓握肘部不要拉手腕
衷心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掌握了解这个疾病及其治疗方法,自己省心不着急,急诊医生骨科医生也能睡个安稳觉。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