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目前微创脊柱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不需要广泛剥离和牵拉椎旁肌,避免术后腰背部疼痛并缩短恢复时间。
适应症:青壮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椎间孔镜手术及可扩张通道手术的辅助固定技术。
优点:1.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2.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确切、骨折愈合快。
3.避免了腰背肌损伤产生的慢性腰背痛。
可扩张通道技术
可扩张通道技术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通过扩张套筒的逐级扩张到达术区,能在较小的切口下获得较大的术野和操作空间。
术者直视下可以实现跨椎体椎弓根的暴露,即同时暴露相邻的3个椎弓根,实现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
术中保留了棘突、棘间韧带及肌肉的附着点,更加完好地保留了腰椎后部张力带结构,增加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腰背肌功能的恢复。
目前可扩张通道技术可实现单通道下的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可有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手术适应症:1.腰椎管狭窄症
2.腰椎滑脱症(≤Ⅱ度)
3.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不稳定者)
4.3个节段以内(相对)
优势:1.经多裂肌间隙,由一侧入路,对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小。
2.去除一侧关节突、椎板,较好的保留了脊柱的后柱结构,对脊柱解剖影响小。
3.通过去除棘突下缘、对侧增生的椎板关节突、黄韧带,完全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椎管减压效果。
4.该术式总体对腰部结构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置入球囊,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随后撤出球囊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缓解腰背部疼痛等为目的的一种脊柱微创技术。
适应证: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2.椎体肿瘤: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椎体原发恶性肿瘤
3.新鲜的椎体骨折。
优势:1.创伤小、切口仅0.5cm。
2.术后腰背部疼痛立即缓解。
3.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脊柱外二科
专家介绍
陈宾: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脊柱外二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中枢痛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疼痛康复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常务委员兼脊柱内镜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承德市医学会、医师协会委员。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后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医院博士学位,从事脊柱疑难疾患的临床诊治工作。年,作为人才引进开始医院工作。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承德地区首先开展脊柱微创通道技术、椎间孔镜技术、经皮椎弓根钉技术等多项脊柱微创技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疾病,获得良好疗效。所开展的新技术多次获得“医院新技术引进奖”。特别是在椎间孔镜技术方面,以完成的手术例数(每年完成近千例)及病例的复杂程度(高龄、复杂、开放手术后翻修)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受到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理论及实践经验,同时在骨科前沿学术领域做了大量的临床科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各一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杂志发表医学学术论文数十篇。
擅长: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等;改良微创技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外伤性脊髓损伤等。
宋有鑫: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日本山口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肩肘关节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脊柱内镜学会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分会委员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主持国家级自然基金和省级自然基金课题各一项。于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和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脊柱侧弯矫形、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
安永胜: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骨科工作近20年,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编著作三部,论文国家级10余篇。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及微创治疗。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的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科室领导:科主任:陈宾
科副主任:宋有鑫、安永胜
护士长:马桂云
联系门诊
护理站:
医生办公室:
赞赏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