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老王身体一直很健康,没有同龄人易患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也能坚持繁重的工作,朋友和同事都夸他身体棒。
可近两年来,老王逐渐发现走长路后左腿后外侧偶尔会出现麻木,坐下休息后症状又缓解了。开始老王并没有在意,但从去年开始,老王发现自己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只要平地行走约米就开始出现从腰骶部、屁股后方、大腿后外侧、小腿后外侧以及脚背和脚底外侧过电样的疼痛麻木症状。
老王开始是坐公交车上班,从家里到公交车站因为腿痛而不得不在路上坐或蹲着休息几次,上了公交车后,如果没有座位,老王就不得不一直站到单位,自从出现腿痛腿麻后,老王发现在公交车上连续站上20分钟两腿就会麻木疼痛难以忍受,如果这时老王找到了座位,一坐下后不到两分钟症状马上消失。如果人多,没有座位,老王哈着腰,在别人的座位边上趴一二分钟也可立即缓解症状。
最近一个月,老王的症状越来越重,步行约米,或者站立约5分钟就出现严重的腿疼腿麻症状。老伴发现了老王的症状,医院去看医生,但奇怪的是,医院,骑车一个多小时,居然没有一点症状。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老医院,通过详细的体检,再通过腰椎的过伸和过屈位平片、核磁共振以及CT检查等,结合老王的症状,张主任最终确诊,老王的症状是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的表现。
椎管对比
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主要在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可能和男性劳动强度和腰部负荷较大有关。随着年龄增加,人人都会出现腰椎管狭窄,但是,只有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时才为“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发生最多的是腰4、5节段,其次是腰5、骶1节段。腰4、5和腰5、骶1节段位于脊柱最下面,承受的压力最大,而且由于骶骨固定,不参与产生活动时的协调缓冲作用,因此上位各节段的活动最终集中作用于这两个部位。同时腰椎各方向活动频繁,骨性和纤维性结构更容易出现增生,从而导致获得性的椎管狭窄。
椎管对比
椎管狭窄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营养、外伤等原因造成的先天性椎管狭窄。大部分人开始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到中年以后,由于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损伤,会有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及体征出现。
报告单
后天因素导致的椎管狭窄这个主要是因为脊柱的退化引发的:
(1)间盘突出:当间盘突出时,突出的间盘会占用管腔的位置,从而导致椎管狭窄。
(2)黄韧带、后纵韧带肥厚:当脊柱出现退化不稳定时,黄韧带及后纵韧带受到的应力增高,常常会导致其变性或断裂,而长期的损伤、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后纵韧带增厚,那么椎管官腔的空间就会变小,从而导致椎管狭窄。
(3)椎小关节增生:所谓的椎小关节,指的两个椎体之间的关节。正常的椎小关节表面是有软骨的,活动也比较自如。但是当脊柱发生退化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出现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从而产生骨质增生。(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经常干活、摩擦会长茧子。)这些增生的骨质占用椎管或椎间孔的位置,从而出现椎管狭窄。
(4)椎体滑脱:当椎体发生错位滑脱时,因为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
(5)脊柱外伤: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发病机制脊髓行走于椎管内,并分出总共31对脊神经,从相应节段的椎间孔穿出。在胚胎3个月前,脊髓占据整个椎管,但随后脊髓的生长速度远不及椎管,因此脊髓下端逐渐上移。出生时脊髓末端相当于腰3水平,成年时,脊髓末端的位置相当于腰1椎体下缘或腰2椎体的上缘。所以腰骶神经都拉的很长,近似垂直下行,构成马尾。
图解
当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先天性或后天各种因素异常,导致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椎管管腔或椎间孔内径减少时,就会产生马尾和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从而引起相应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的实质是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管径小造成腰椎管内神经受压,椎管内静脉压力增加,椎管内出现炎性水肿,发生粘连,马尾神经缺血及神经炎症出现,这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1、下腰痛
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都有下腰痛的病史或伴有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较轻微,卧床休息则减轻或消失,腰前屈不受限制,后伸活动往往受限。有时可放射至下肢,一般有腰痛,逐渐出现腿痛,可不受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影响,少部分患者可有下肢麻木发冷、无力,肌肉萎缩。
有些患者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和放射痛。知觉异常或减退。麻木可由脚部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当做腰部过伸动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为过伸试验阳性,是诊断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体征。
症状表现
2、神经根压迫酸胀
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刺激症状及体征。有些病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现为持续性放射性神经根症状,多为酸痛、麻痛、胀痛、窜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经根症状的部位与受压神经根有关,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性分布区针刺觉减弱、痛觉异常、肌肉力量减弱及腱反射异常。
3、间歇性跛行
呈进行性发展,具体表现为病人步行约一二百米后,或站立约数分钟或十多分钟即感到一侧或两侧小腿和足部出现疼痛、麻木、酸胀和无力,以致不能继续行走,必须蹲下或弯腰体息片刻后方可再走。但继续行走不久后又出现疼痛,这种走走停停的现象即是间歇性跛行,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多椎段的中央管狭窄常导致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而单一椎段中央管狭窄或单侧神经根管狭窄只能引起单侧下肢间歇性跛行。
4、走路前倾
这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通过前倾或前弯,使椎管后方的组织拉长,椎管内容减小,脱出的间盘回缩等,而使椎管容积相对增大,受压迫的神经暂时得到减压,疼痛也能得到缓解。所以患者在上山、骑自行车、上楼梯等屈曲姿势下症状也能得到减轻。
漫画
而在下山和脊柱后伸时症状则加重。这是因为当腰椎后伸时,腰椎椎间隙前部增宽后方变窄,常使腰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当腰椎后伸时,神经根变短变粗,容易受压而产生神经根或马尾刺激症状。叧外在后伸时,腰椎的黄韧带也松弛形成皱襞增厚使椎间孔变小也压迫或刺激马尾及神经根引起马尾及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5、马尾神经综合征
当椎管内容物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括约肌无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早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腰椎管狭窄并不等同于腰椎管狭窄症。很多人片子上可以看到腰椎管狭窄,但没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是不需治疗的。只有当影像上有腰椎管狭窄,并有相应症状,我们才称之为腰椎管狭窄症,这时候才需要进行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期,也就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时期,卧床休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2、外敷膏药:可以采用外用的膏药进行有效的治疗。
从某些角度看,医院普遍要求患者手术,造成患者经济压力大,术后恢复较慢,身体也要承受一定的痛苦。而从平乐正骨角度看,通过传统古法黑膏药完全可以达到好的效果,因为黑膏药中有活血化淤的成分,而且药力浑厚,无毒副作用,可舒经活络,袪寒除湿,消炎止痛,迅速透骨,强力渗透皮下10厘米左右,靶向风寒湿邪因子,贴后药物立刻透于病灶,5-20分钟血液循环开始加快,皮下温度可正好控制在最佳的透骨温度46度,迅速使患处所有的风,寒,湿,痰,结,淤血分解散出而消失,从而达到好的效果!
不是所有腰椎管狭窄症都需要做手术,民间中医用药如神,而在我们身边,也的确有一批人,他们既不是所谓的“专家”,也不是“学者”,但是他们手里却有着医生开不出来的验方。如果你有颈椎病、腰椎间盘、腰部疼痛等骨痛,可以和我一起交流
洛阳正骨益元堂:lyajsw01(长按复制)
赞赏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