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治痛对穴用的好,再也不用担心病痛往医

治痛对穴是指二个穴位相配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个穴位单独使用,治痛作用则不强,或者没有治痛作用。

一、合谷---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体会: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病症,称之为“面口合谷收”。

合谷配合太冲穴,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合谷、太冲,合称为“四关”。合谷配太冲,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调气调血,通畅经脉气血,对人体气机不畅,经脉气血不通有明显的效果,不通会痛,也会出现郁滞的情况。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三阴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产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妇尽量不要去刺激这个穴位为好。

  二、内关---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体会: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孙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体会 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四、支沟---阳陵泉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按: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五、外关---悬钟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按: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气海---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按   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七、合谷---内庭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按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 ,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针用泻法,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按: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临泣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按: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十、人中---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按   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十一、膻中---内关   功用 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按   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十二、鱼际---复溜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围   1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关---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 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按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按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按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按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按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按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按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   功用 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按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按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 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按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用 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按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按   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医院

医院

中疗字()

关于周氏正骨针灸培元疗法实用研修班的通知

为了弘扬祖国的中医文化,培养更多的中医技术人才,同时推广中医绿色疗法,提高国民健康,服务更多的患者,为此,医院特举办"周氏正骨针灸培元疗法"临床实用高级研修班。

关于老师介绍:

周仁鲁,周氏正骨培元疗法创始人,从事正骨针灸二十余年,先后荣获感动淮北、淮北好人、十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03年发表的健康疗法—周氏整脊特色疗法论文,被多家医学媒体相互转载,并用自己的一双手、一根针治愈无数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在家乡大力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培养学生两千多人次,弟子几十名,深得广大学员的信任和支持。

1.关于疗法介绍

周氏正骨培元疗法是周仁鲁先生创新的一种新疗法,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汲取众家专长及自已的多年实践、总结和创新的一种安全、易学、高效、无痛苦和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目前,各家各派针法、手法均以止痛为目的,而忽视患者自身元气不足。固本培元是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元,本,是根本,元神的意思,即基础。固本培元即巩固根本,培养元神的意思。《易经》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也应像天体运行那样气血昼夜流行不息,则生命健而有力,不生疾患。中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内,势必造成气血流行阻滞,影响健康。“固本培元”能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产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稳,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总之,“固本培元”是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精髓。

2.疗法特点:周氏培元疗法有两大特色

手法特色:

周仁鲁从事临床中医正骨针灸20余年,拜师学艺,博采众长,在东方道家柔性正骨的基础上研究一套速治颈、肩、腰、腿关节痛的纯手法。

本手法优点:

不暴力、不蛮力;

一般几分钟乃至几秒,致筋柔骨正气血通,倍感轻松;

巧用杠杆力,患者自身发力或辅助患者发力;

零基础,不记穴位,一学便会。治愈了无数例疼痛患者,深受广大患者及同仁的赞许。手法轻、柔、稳、准,让患者在享受中祛除病灶,且疗效持久。

针法特色:

用最小的针,治疗最大的病!用最小的痛感,解除最大的痛苦!用最简单的方法,治愈最复杂的疾病!首先依据不同疾病,找到相应的病灶和反射区即疾病的源头,运用十二时辰针刺法(只用一针)和二十四节气针刺法(用针三至六根),能迅速止痛,直达病灶,祛除病魔。针灸的同时加以培元固本,让患者气血充盈,让健康的气血营养受伤或病变的组织,达到一个长效自治自愈的目的。

3.疗法适应症:

骨伤科: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强制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各种风湿,类风湿等。

妇科: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崩漏,乳腺增生,乳房肿块等。

男科: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尿路感染等

内科:头疼,发热,咳嗽,哮喘,心脏病,各种急慢性胃肠炎,腹泻,便秘,肝炎,胆囊炎,失眠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

四、教学内容:

周氏培元疗法是治人而不是治病,整体气血好了,脏腑功能就恢复了,经筋得以濡养,筋正骨自直!如此而已!

本次培训的内容有:针灸绝密心法,密传针灸口诀,心法和针融合,针感随心传。

周仁鲁-治疗颈椎复位手法

联系人:梁老师(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卡泊三醇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zlff/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