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5.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6.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临床表现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3.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自我锻炼疗法 

睡姿:较好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仰卧时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这样的睡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较好体位。

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站立不应太久,要适当进行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

以下站立坐卧姿势均不可取

以下姿势均不可取

E注。

工具

硬板床或者是瑜伽垫

方法

方法一、半俯卧撑   准备姿势:俯卧位,双手置于肩部两侧,掌心向下,全身放松。   动作要领:以两髋部为支点,双上肢逐渐用力撑起身体上部,使腰脊柱后伸。待双臂完全伸直后略停片刻,然后松臂撤力,使身体回落,恢复至准备姿势。   功效:缓解腰部肌群紧张,改善腰椎生理曲度。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骶髂关节后脱位、平腰畸形等病症。   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骶髂关节前脱位、腰椎滑脱、腰痛较剧者禁用。

方法二、弓虫伸腰   准备姿势:俯卧屈膝位,两臂前伸,掌心向下,全身放松。   动作要领:两臂沿床面后移,肘关节屈曲,以肘膝部为支点,肩髋部为轴,支撑起身体,同时屈膝屈髋至极限,使臀部后坐,腰部后弓。略停片刻后,使身体重心前移,腰部向下,双肘臂沿床面前移,使脊柱从腰到背、颈依次伸展,身体回落恢复预备姿势。   功效:调整脊柱的屈伸活动,恢复生理弯曲,放松背腰部肌肉,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肩、肘、髋、膝关节的活动度。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关节突综合征、骶髂关节炎等病症。   注意事项: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滑脱、椎弓根骨折、腰痛剧烈者禁用。

方法三、直腿抬高   准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全身放松。   动作要领:单侧下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缓缓抬起,当抬高至最大限度时,稳定片刻,然后缓慢下落,恢复至准备姿势。可单侧肢体操作,也可双侧交替操作。   功效:缓解腰痛,减轻下肢麻木,恢复腰肌及下肢力量。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炎等病症。   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腰椎滑膜嵌顿者慎用。

方法四、垫拳摆髋   准备姿势:仰卧位,屈膝屈髋,两腿并拢。双足掌着于床面,双手握拳置于腰部脊柱两侧(拳背朝上,示指、中指、无名指掌指关节背侧与腰部竖脊肌外缘相接触)。   动作要领:双下肢主动发力进行左右摆动,使垫于腰部两侧的双拳对腰部及局部穴位形成局部性按压刺激,在摆动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上下移动双拳,调整刺激的部位。本法也可单侧使用。   功效:缓解腰部板结症状,减轻腰部疼痛,调整腰骶部小关节紊乱等。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骶髂关节后错位、腰肌劳损、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注意事项:腰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者禁用。

方法五、运髋舒腰   准备姿势:仰卧位,一侧上肢屈肘抬肩将小臂置于枕后部,另一侧手臂伸直,双下肢伸直放松。   动作要领:将置于头后同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外展外旋髋关节至最大限度时伸髋伸膝,然后再屈髋屈膝并略内旋髋关节,使髋关节得到圆周式运转。可两侧交替操作,也可单独一侧操作。   功效: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同侧腰部肌肉力量,恢复肌肉外平衡,改善下腰痛症状。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炎等病症。   注意事项:髋关节疼痛较剧、急性腰扭伤、髋关节脱位、髂胫束损伤者慎用。

方法六、侧方击拳   准备姿势:仰卧位(以向左方击拳为例),左上肢伸直置于体侧,左下肢伸直放松,右上肢屈肘握拳,右下肢屈髋屈膝,足掌置于床面。   动作要领:右拳经体侧向身体的左侧击出,击拳的同时要带动身体向左侧扭转,右足则踏床助力,当拳势击尽,略停片刻,然后身体右转,顺势收回击出的右拳,恢复预备姿势。右侧同之。   功效: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部肌群紧张,增加腰椎活动度。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滑膜嵌顿等病症。   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等禁用。

方法七、撑体震腰

准备姿势: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双下肢屈髋屈膝,足掌置于床面。   动作要领:双手臂微用力上撑,使腰臀部离开床面3~px,略停片刻,放松腰臀部,使其自然落于床面,以震荡腰部。   功效:松解粘连,调节脊柱小关节紊乱,缓解下腰部麻木症状。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病症。   注意事项:腰椎结核、肿瘤,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者禁用。

方法八、飞燕点水   准备姿势:俯卧位,两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   动作要领:以腹部为支撑点,双下肢尽力后伸的同时,头与身体上半部尽力上抬,像燕子点水一样,俗称“两头翘”。本动作可反复操作数次。因难度较大,应酌情练习。   功效: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减少腰背部肌肉、韧带、小关节、椎间盘等受力,恢复腰部前后软组织协调平衡。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骶髂关节后脱位等病症。   注意事项:腰痛较剧、腰部活动受限、腰椎后弓、骶髂关节前脱位者禁用。

END

注意事项

患者可根据身体状况及病情的需要,选择本方法进行锻炼,每个术式动作做4、8或16次,亦可选择适于自己的术式反复为之。每日锻炼1~2次,每次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1、避免过多过度的弯腰及扭转腰椎,不可长时间进行坐位工作。

2、避免背持重物,减少腰椎的压力。

3、急性期病人少活动,下地上厕所时可戴特制医用腰围,加强腰椎的稳定。

4、急性期和治疗期间宜平卧硬板床。

5、推拿按摩应该找专业的推拿师。

6、注意腰部及下肢保暖,不可贪凉,否则会诱发或加重症状。

自我按摩疗法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供您参考,如有相关疾病请咨询专业医生指导

长按并识别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白淀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zlyy/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