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响多为正常现象
正常成人的关节在处于一定时间的静止状态后,如果受到突然的牵拉或屈伸,常会发出清脆的爆裂样音响,这种情况就叫做关节弹响。
例如,当人体静止一段时间后突然挺胸、耸肩、张口、伸屈四肢、扭转或伸屈躯干时,四肢、颞颌、脊椎关节常“啪啪”作响。
如何鉴别病理性弹响
关节弹响虽然常见,但这是针对无不适感说的,如果在弹响期间还伴有着阵痛、撕裂感的状况,并且长时间不改善,医院就诊。
病理性关节弹响
病理性关节弹响多是由于关节的损伤、疾病或结构的变异,致使滑膜粗糙,关节囊、韧带松弛,肌腱增生或腱鞘狭窄,关节盘破裂,关节软骨脱落等,在运动时就会因上述组织的摩擦而产生弹响。
其响声可以是清脆的、沉闷的或磨砂样的,多数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并且都是可以连续发生的。
生理性与病理性关节弹响的鉴别
生理性关节弹响的特点如下:
1.只发生在关节受到突然的牵拉或屈折时;
2.弹响前关节必须有一定时间的静止期;
3.响声清脆、单一、不重复;
4.不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弹响后常有轻松感;
这4点是识别生理性关节弹响并于病理性关节弹响进行鉴别的关键。如果弹响同时不符合上述2~3几点,便属于病理性弹响。
当人的年龄增大后,关节润滑液会越来越少,润滑度不够,关节必定会出现磨损,这时候就会出现关节炎、骨刺、骨质疏松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骨关节坏死,这种属于病理性关节响,一般伴随着疼痛、活动受限,或者关节突然卡住,如果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警惕,很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颈椎、腰椎“咔咔”响
颈部或者腰部,小关节比较多,特别是脊柱深层肌肉无力或者多组肌肉间的发力不均匀、不协调时,脊柱的稳定性会变弱,当活动过度或者突然有快速的小动作时,脊柱小关节就会因为碰撞而发生弹响。
若颈、腰椎弹响频繁发生,但没有其他症状,则可能存在颈腰椎轻度不稳定、肌肉力量减弱、关节囊松弛、关节轻微的磨损等情况。
若颈椎弹响伴随疼痛、无力、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说明此时颈椎病变已经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颈部的交感神经等组织。
若腰椎弹响伴随疼痛、腿疼、腿麻等症状,说明腰椎病变压迫了股神经或者坐骨神经神经根。
后两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肩关节“咔咔”响
肩关节的弹响,以病理性弹响为主,往往提示肩关节的不稳定。
小儿出现肩关节弹响,首先要考虑肩部的外伤、肩部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肩关节脱位。
青中年出现肩关节弹响,要考虑肩峰撞击征,外伤性的肩袖损伤、肩部的滑囊炎以及腱膜粘连。
老年人出现肩关节弹响,并有疼痛感,多考虑为关节炎所致。
髋关节“咔咔”响
如当髋关节弯曲时,股骨头经常会滑过髋臼上缘而产生弹响。因此,先天畸形、后天外伤、炎症等多种原因导致髋关节囊松弛,或髋盂唇损伤者,均可出现髋关节弹响。
此外臀肌挛缩的患者也往往存在髋关节的弹响。臀肌挛缩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出特有步态(鸭子步)、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膝关节“咔咔”响
膝弹响的原因较多,如关节游离体、半月板损伤、先天性骨关节畸形、髌股关节对位不良、高位髌骨、髂胫束挛缩、骨关节炎、关节囊韧带的增生、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等均可出现弹响。膝弹响的另一特点是走路时可能发生“打软”或者被“卡住”的情况,有时还伴有疼痛。
手指“咔咔”响
手指咔咔响我们常称之为弹响指,或扳机指、弹拨指,这是由于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掌指关节发生了狭窄性腱鞘炎。多见于手工劳动者、打字员、与电脑为伍的都市白领、家庭主妇,表现为手指弯曲后不能伸直,用另一手扳直该手指时发生弹响。
一些人喜欢掰手指并使其发出响声,这是由于指骨关节被拉拽时,里面的保护性液体所受到的压力发生改变,气泡被释放、破裂,产生响声。一般这种情况下的响声并不会带来什么危害。
我们要正确认识关节弹响的原因,分清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如有疑问应及时就医,不要被流言所干扰。
另外,只要弹响不出现疼痛和肿胀,就不必太紧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