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正骨:每月1期,长期举办
罗氏正骨:每月1期,长期举办
龙氏正骨——腰椎综合征
腰椎综合征,是指腰椎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退行性变,引起腰椎后关节错位(功能紊乱)、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脊髓(马尾)及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压迫、刺激而造成继发性损害,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腰椎综合征,常见的有肥大性脊椎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错位、腰椎滑脱症、骶髂关节劳损及腰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肥大性脊椎炎
肥大性脊椎炎,又称退行性腰椎关节病,属老年常见病之一。骨质增生可发生在脊椎各段,在腰椎段好发于L4、5。按脊椎病因分型属骨关节损变型。
我们以往把脊椎退变使椎间失稳而致椎间关节错位的发病,与肥大性脊椎炎相混淆了。以往诊断为肥大性脊椎炎的,大部分应诊断为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
这两种疾病既是独立的又是可以互为因果,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失稳而反复错位损伤,是骨质增生进行性加重的原因之一;反之,骨质增生的局部发生错位,其错位程度虽轻,而临床症状常较重。
第二节腰椎后关节错位
腰椎后关节错位,又称后关节功能紊乱,按脊椎病因分型属关节功能紊乱型。
腰椎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是本症的主要病因,而老年性脊椎退行性变(椎间盘变性和椎周软组织变性)导致的椎间失稳,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因。
腰椎后关节错位,轻的由于关节囊的损伤、关节无菌性炎症过程,可有局限性腰椎旁疼痛和压痛,此时,可通过卧床、腰部运动或热敷等而迅速自愈。
如果错位较大,导致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创伤性渗出,使周围组织水肿甚至血肿,椎间孔变窄,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引起神经根炎,就可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综合症状。除腰肌痉挛而出现腰痛外,还会沿神经分布区出现腹痛、下肢麻痛、下肢冷厥感或烧灼感,有些还导致肠痉挛、肠功能紊乱(腹泻或便秘),以及痛经等疾病。
腰椎后关节错位,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脊柱力学的损害而引起椎间盘的继发性损害,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无外伤史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后关节错位,纠正关节错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治疗软组织劳损,是根治本症的重要措施,故应用物理综合疗法要比单项理疗效果明显。
第三节腰椎滑脱症
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引起的腰椎狭部不连,使椎板、下关节突与椎弓根之间,只以纤维相连,骨质连续性中断,称为狭部不连或狭部裂。当这些纤维组织尚坚固,使椎体可正常活动时,无症状出现;但如果由于外伤、慢性劳损(负重、扭转用力不当),致使狭部不连之椎体向前移位,称为腰椎滑脱症,多发生于第4或第5腰椎。
根据滑脱程度分为4度:将骶椎分为四等份,滑脱1/4为1度,依此类推。
度以下,疗效能巩固者,可免除手术治疗。
正骨手法常用俯卧腰部间接分压法、抱膝滚动法,促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治疗中避免腰部后伸、扭转等手法,治疗后必须使用弹力腰围固定。锻炼的方法,与一般腰痛的锻炼方法相反,主要做前屈和仰卧抬腿运动,目的是加强腹肌的肌力,放松腰背肌肉,要避免腰部过伸和左右扭转动作。
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的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致髓核突出,严重的破碎而脱出,直接压迫或因损伤出血、渗出,损害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
40岁以上的人,许多已有较明显的腰椎间盘变性,但无外伤诱因,髓核未发生突出,可完全无症状。一旦受伤,其中一个髓核发生轻微突出,即可突然引起剧烈腰腿痛发作。若纤维环裂缝较大,可发生较大的突出和纤维环碎片的脱落移位。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或因局部出血、水肿甚至无菌性炎症粘连等,而引起一系列神经根及局部组织疼痛、紧张、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突出物多发生在一侧,也可发生在中央而引起双侧腰腿痛。
牵引及正骨推拿法:首先要分析椎间盘突出有无并发腰后关节错位,有错位者应先用正骨推拿纠正后关节错位,再行牵引。如无明显错位或错位轻微,则可先行牵引,再加腰腿部一般推拿即可。
正骨手法的常规程序:
1、摇腿揉腰法
、侧卧搬按法
3、牵抖冲压法
4、双手重叠冲压法或间接分压法
5、俯卧按腰搬腿法或抱膝滚动法
6、坐位旋转复位法或背晃法。
(摘自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
博主推荐
正骨培训
龙氏正骨、罗氏正骨
往期回顾
●9月15日广州●8月18日青岛●零基础推拿正骨班(学期15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