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一出现腰疼带着胯和腿串痛或者麻木,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事实上腰突症多见于中青年人,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腰椎管狭窄症。
腰突症大家基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腰椎管狭窄症的来龙去脉以及怎么治疗,恐怕很少人清楚。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普及一下本病的相关知识。
一丨什么是椎管
大家可能都吃过羊蝎子,有的蝎子还带着脊髓,那么,容纳脊髓的从上到下的纵形管道就是椎管了。
椎管是由每块椎骨中间的孔摞在一起组成的。椎管里的脊髓有很多分叉,就是神经根,这些神经根由椎管两侧的椎间孔穿出,形成各种外周神经,联系着脊髓和各种内脏器官、肌肉、骨等运动器官以及皮肤等。
椎管的前壁为圆柱状的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以及后纵韧带,后壁由椎弓板、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构成,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二丨椎管狭窄的原因
椎管狭窄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
1.发育性椎管狭窄:由于先天性发育所致。也就是椎管空间本来就窄,主要是骨性椎管狭窄。一部分人终生可无任何症状,一部分由于中年以后脊柱的老化和损伤可出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
2.后天因素导致的椎管狭窄:这个主要是由脊柱的退化引发的。
(1)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从椎管前部突入椎管,占去椎管的空间。
(2)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肥厚:由于错误姿势、久坐或者长期弯腰工作等原因,导致这些韧带长时间被拉长而失去弹性,就像橡皮筋老化无法回缩而产生皱褶突入椎管,或者这些韧带在损伤后自我修复而增厚,占了椎管的空间。
(3)椎间小关节增生:所谓的椎间小关节,指的是两个椎体之间的关节。正常的椎小关节表面是有软骨的,活动也比较自如。但是当脊柱发生退化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出现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从而产生骨质增生。(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经常干活、摩擦会长茧子)这些增生的骨质占用椎管或椎间孔的位置,从而出现椎管狭窄。
(4)椎体滑脱:当椎体发生错位滑脱时,因为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
(5)脊柱外伤: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三丨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
1.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较轻微,卧床休息则减轻或消失,一般腰向前屈没有症状,后伸时症状明显。
2.明显的臀部及下肢麻痛症状和间歇性跛行:这是椎管狭窄的最主要症状,可为单侧或者双侧下肢。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米,甚至是十几米时产生下肢麻痛,弯腰休息一会或下蹲后症状会很快减轻或消失,若继续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现。脊柱后伸时症状加重,前屈时症状减轻。
患者往往出现上坡容易下坡难,或者骑自行车一点事儿也没有,但是走路就不行。
3.马尾神经压迫症:狭窄严重时,可能会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鞍区的症状与体征以及括约肌的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瘫痪。
患者一般不出现下肢肌肉萎缩或者肌力、腱反射减弱,不走路时可无症状。这点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区别。
四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腰椎管狭窄并不等同于腰椎管狭窄症。很多人影像检查可以看到腰椎管狭窄,但没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是不需治疗的。只有当影像上有腰椎管狭窄,并有相应症状,我们才称之为腰椎管狭窄症,这时候才需要进行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期,也就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时期,卧床休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2.针灸、推拿治疗:理筋手法进行治疗能够较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行走的距离,尽量恢复患者的机能。
3.理疗与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受狭窄的椎管所压迫的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血液循环,缓解腰腿部肌肉僵硬,从而改善腰腿部麻痛的症状和恢复功能。而通过康复锻炼则可以相对性扩大椎管的容积。
4.手术治疗:分为微创手术和开窗手术,当保守治疗没有效果,而症状又很影响工作、生活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五丨自我锻炼与养护
1.自我锻炼:患者可以采取仰卧位,屈髋屈膝,膝盖并拢,尽量靠近躯干,双手环抱膝盖,颈部略前屈,将身体团成球状,以腰部为顶点,做前后滚动的动作,以不劳累为宜。
2.养护:避风寒,勿久坐,勿搬抬重物。
年轻人不要以为本病离我们很远,要及早预防,预防方式主要有这几点:
(1)注意坐姿,不要采取堆坐的方式,要尽量坐直,或者腰后放一靠枕。
(2)避免久坐,每工作45分钟左右,就应起身活动。
(3)运动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脊柱受伤。
(本文来源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