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腰椎内固定术后,依照医嘱决定卧床时间。需要特别指出,卧床休息是指绝对的卧床,卧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肩、髋部在一个平面上,腰部不能扭曲。
02
功能锻炼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为了防止神经根粘连,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可在床上做直腿抬高练习、平卧位、抬臀练习、飞燕式等锻炼方式进行功能锻炼。
03
适度下床锻炼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可以下床的时候,一定要先戴好腰围等护具,下床时需要缓慢起身,先在床边坐20分钟。当出现头晕、双足麻木感时,休息一会再继续动作;如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症状,应立刻平卧休息,过一天再试着坐起;在刚刚可以行走时,需有人看护,搀扶,注意行走的时间,仍应多卧床休息。
04
保护腰部
下床两周内仍需佩戴腰围,腰部不能前曲。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及重体力劳动。控制体重,肥胖者需制定减肥计划,减轻脊椎的负担。
05
补充锻炼方法
1.“五点支撑”法: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利用五点(头、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尽量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腰背部尽量悬空,以达到锻炼腰背肌的目的(见图一),可用于术后早期,通常术后7天可开始锻炼。
2.“三点支撑”法:仰卧位,上肢放于胸前,采用三点(头、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尽量后伸,使背悬空。(见图二)进一步锻炼腰背部肌肉。
3.“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见图三),该方法对腰背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可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化锻炼,通常在术后5-7天可开始用该方法。
锻炼原则
1.腰椎术后的功能训练计划,要因人而宜,根据年龄,病情,手术方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及耐受性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锻炼强度。手术方式对锻炼内容的影响较大
2.任何功能训练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量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至强,次数逐渐增加。锻炼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不同,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以腰部肌肉无酸痛为适度每日2—3次,每次持续5—10秒钟,然后放下休息5—10秒钟,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5—10个为一次。
3.功能训练完成后,应以双下肢及腰部肌肉无明显酸痛感为适度。
术后佩带腰围,支具的目的:
1.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减轻脊柱的负荷。
3.防止腰部过度的扭屈,旋转,加快植骨融合。
医院脊柱科简介
我院脊柱科是医学博士章飞为学科带头人的“重点特色专科”,由国内医院骨科脊柱专家肖建如教授率领的教授团队协助、指导工作。
诊疗范围:我院脊柱外科开展的业务项目涵盖各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手术及康复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胸椎黄韧带肥厚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病变;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侧凸的矫形;骨质疏松症的椎体成形手术;射频消融、椎间孔镜等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专家推介
章飞
医院院长
医学博士
从事骨科临床20余年。中国脊柱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学会会员,浙江省重点特色专科骨外科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骨科医师学会委员,宁波市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宁波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师从我国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赵定麟教授和肖建如教授(医院院长)。医院、北医三院、上海医院骨科系统学习和研究,并于年到年多次前往澳大利亚及美国进行脊柱方面的深造。先后获得“北仑区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国际SCI文章五篇。
专业特长:
擅长颈椎病、腰椎病、脊柱腔镜微创手术、脊柱微创内固定术、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柱脊髓损伤、脊柱侧弯矫形术、脊柱畸形、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消融术、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脊柱结核等各种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四肢骨折、关节创伤、人工关节置换术。
周纲
医院
脊柱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学会会员,脊柱脊髓损伤学会会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委会青年编委。从事脊柱外科工作13年余,曾赴吉林医院学习,主持并参与多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一项,参与4项),参与编写专业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专业特长:擅长各种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脊柱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擅长各种脊柱微创治疗,如射频消融、椎间孔镜、椎体成形术等。
创一流骨科专科品牌
建一流健康管理中心
宁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