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运动系统第十章骨与关节感染考试讲义

  

第一节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最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致病菌经过血源性播散。   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皮肤或黏膜处,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菌血症或诱发脓毒症。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

  好发部位——儿童长骨干骺端。   为什么?   答: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袢,该处血流丰富而流动缓慢——细菌更易沉积。   

  2.病理   脓肿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同方向蔓延:   ①脓肿向骨干髓腔蔓延;   ②脓液突破干骺端的皮质骨,穿入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或穿破骨膜、软组织、皮肤,排出体外成为窦道;   ③穿入关节。   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骨性包壳。   

     二、临床表现   儿童多见,常有外伤史。   最多见于: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其次为肱骨与髂骨。   自然病程3~4周。   

  1.全身症状   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   儿童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或感染性休克。      2.局部表现   早期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肉痉挛,因疼痛抗拒做主动与被动活动,局部皮温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   数天后可出现局部水肿,压痛更加明显,说明已形成骨膜下脓肿。   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疼痛反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却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自然病程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刻缓解,体温逐渐下降,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部分病例致病菌毒性较低,特别是白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骨髓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高热和中毒性症状,体征也较轻。

     三、早期诊断——诊断依据:   ①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局部持续性剧痛,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局部深压痛;   ②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阳性;   ③X线——两周左右方有变化   (对比:股骨头坏死是2个月);   ④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⑤分层穿刺——见脓液和炎性分泌物。

  局部分层穿刺——可确诊。   

     四、鉴别诊断(了解)

疾病

症状

辅助检查

蜂窝织炎和深部脓肿

①全身症状不一样:急性骨髓炎毒血症症状重;②部位不一样:急性骨髓炎好发于干骺端,而蜂窝织炎与脓肿则不常见于此处;③体征不一样:急性骨髓炎疼痛剧烈,但压痛部位深,表面红肿不明显,出现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而软组织感染则局部炎性表现明显

MRI

风湿病与化脓性关节炎

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发热常与一过性斑丘疹和多形红斑同时发生和消退,且肝、脾、淋巴结多肿大

局部穿刺

骨肉瘤和尤因(Ewing)肉瘤

也可有肿瘤性发热。起病不急骤,部位以骨干居多,特别是尤因肉瘤,早期不会妨碍邻近关节活动,表面有曲张的血管并可摸到肿块

活组织检查

  

     五、治疗   (1)药物——早期/联合/大剂量(足量)抗生素——特殊!   致病菌大都为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   ①针对G+球菌   ②广谱

治疗结果

评估

下一步

①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最好的结果

抗生素连续使用3~6周,不需手术

②出现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脓肿已被控制,有被吸收的可能

③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剧

抗生素不能消灭脓肿

手术引流

④全身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

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有骨脓肿形成或产生迁徙性脓肿

  (2)手术   1)目的: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阻止其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2)时机: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症状时。也有主张提前为36小时。   3)方法:   在压痛最明显处行骨皮质钻孔引流,   或开窗减压冲洗。      (3)全身辅助:   间断补给少量新鲜血液以增加患者抵抗力。   (4)局部辅助:   患肢做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固定——止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和病理性骨折。

     原创记忆口诀   早期诊断选核磁,   明确病因需穿刺。   抗菌早多大剂量,   三天无效手术治。

     已删除,但有可考性,掌握。      一、临床表现   (1)全身:不明显。   (2)局部:   骨失去原有形态,肢体增粗及变形。   皮肤菲薄色泽暗,有瘢痕;稍有破损即引起经久不愈溃疡。   长期不愈合的窦道口内肉芽组织突起,脓性分泌物,有时排出死骨。      (3)影像学:   早期:虫蛀状骨破坏与骨质稀疏,并逐渐出现硬化区。   骨膜掀起并有新生骨形成。   死骨:X线、CT片可显示。   

     二、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特别是有窦道排出过死骨。   X线——可确诊。   CT:一般病例不需要,因骨质浓白难以显示死骨者可作。   

     三、治疗——清除病灶、消灭死腔、伤口的闭合。   1.手术指征: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   

  2.手术禁忌证——重要!   (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抗生素治疗为主,积脓时切开引流。   (2)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不宜手术取出死骨。为什么?——过早取掉大块死骨会造成长段骨缺损。近来已有在感染环境下植骨成功的报告,因此可视为相对性禁忌证。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一、病因   致病菌——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等。   细菌进入关节内的途径:   ①血源性传播;   ②直接蔓延:来自邻近关节附近的化脓性病灶;   ③外伤性:开放性关节损伤;   ④医源性:关节手术后、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后。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髋、膝关节。有外伤史。   (2)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甚至出现谵妄与昏迷,小儿惊厥多见。   (3)病变关节迅速出现疼痛与功能障碍。   浅表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关节常处于半屈曲位;   深部关节,如髋关节——因有厚实的肌肉,局部红、肿、热都不明显,关节往往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   (4)关节腔内积液:膝部最为明显,可见髌上囊明显隆起,浮髌试验可阳性。      浮髌试验   (5)白细胞计数增高,多量中性多核白细胞。血沉增快。   (6)关节液镜检可见多量脓细胞,涂片做革兰染色,可见成堆阳性球菌。寒战期抽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   穿刺和关节液检查——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X线表现出现较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深部脓肿穿破皮肤后成为瘘管,此时全身与局部的炎症表现都会迅速缓解,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有可考性。

疾病

起病

发热

关节发病数

好发部位

局部症状和体征

周围血象

血沉

X线表现

穿刺液检查

化脓性关节炎

急骤

单发多,很少3个以上

膝、髋

急性炎症明显

早期无变化

清→混→脓性,多量脓细胞,可找到G+球菌

关节结核

缓慢

低热

单发多

急性炎症不明显

正常

清→混,可找到抗酸杆菌

风湿性关节炎

多发性、对称性、游走性

全身大关节

有急性炎症,伴有心脏病

无变化

清,少量白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一般不急

偶有高热

多发性(超过3个)、对称性

全身大、小关节

有急性炎症,伴有小关节病变

可增高

早期无变化

清→草绿色,浑浊,中等量白细胞,类风湿因子阳性

创伤性关节炎

缓慢

单发性

膝、踝、髋

无炎症表现

不高

正常

关节间隙窄,骨硬化

清,少量白细胞

痛风

急,夜间发作

中、低热

多发,一般2个

趾跖趾关节

红肿显著

高,血尿酸增高

增高

早期无变化

清→混,内有尿酸盐结晶

     三、治疗   (1)抗生素:同急性骨髓炎,早期足量全身使用。   (2)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每天一次。   如抽出液逐渐变清,而局部症状和体征缓解——治疗有效,可继续使用,直至关节积液消失,体温正常。   如抽出液变得更为混浊,甚至成为脓性——说明:治疗无效——灌洗疗法或切开引流。      (3)经关节镜治疗   在关节镜直视下反复冲洗关节腔,清除脓性渗液、脓苔与组织碎屑,彻底切除病变滑膜,完成后在关节腔内留置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时置管持续灌洗。   优点——创伤小、术后关节粘连少、可多次手术。   

  (4)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关节。膝关节两侧穿刺,放入两根管子:灌注管、引流管。   (5)关节切开引流——适用较深的大关节,穿刺插管难以成功,如髋关节。   (6)择期手术矫形:晚期如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或陈旧性病理性脱位——手术矫形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随堂测试

答案

1-5

ADACD

6-7

EE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大肠杆菌   D.肺炎双球菌   E.溶血性乙型链球菌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最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早期诊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有价值的方法是   A.X线照片   B.CT   C.核素骨扫描   D.局部分层穿刺   E.血常规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最有价值的方法,也就是可确诊的方法,所以选择的是D。

  3.急性骨髓炎一经确诊,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联合使用大量抗生素   B.局部引流   C.局部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D.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E.抽脓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结果选用特效抗生素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急性骨髓炎病程比较急,所以一经确诊,就要早期,联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行局部引流的原则是   A.应尽量避免切开以免形成窦道   B.应待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时进行   C.临床诊断一经明确,抗生素治疗数日无效即行引流手术   D.在软组织内可触及脓肿时可施行   E.待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后再施行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症状时局部引流。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阻止其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5.9岁男孩,左膝肿痛,急骤加剧,活动剧痛,伴有高热。检查左膝关节明显红、肿、热及压痛。X线片示关节间隙增宽,其诊断首先考虑   A.膝关节结核   B.风湿性关节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化脓性关节炎   E.痛风性关节炎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患儿关节处出现明显红、肿、热及压痛。X线片示关节间隙增宽,考虑为化脓性关节炎。

  6.化脓性关节炎后期关节已有破坏与增生,强直已不可避免时,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是   A.关节融合术   B.加强活动   C.固定于功能位   D.避免负重   E.全髋关节置换术

『正确答案』E。关于A——关节融合术和截骨术已弃用。『答案解析』此患者关节已经强直,此时关节置换术为首选,关节融合术和截骨术已弃用。

  7.慢性骨髓炎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是   A.X线未见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B.局部肿痛及患肢功能障碍   C.寒战、高热等感染中毒症状   D.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E.皮肤有窦道并见死骨排出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长期不愈合的窦道口内肉芽组织突起,脓性分泌物,有时排出死骨,这是慢性骨髓炎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选择E,其他选项急性可见,所以排除。

 

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

  1.概论   2.脊柱结核   3.髋关节结核   ——先学23,再学1   ——从有利于考试和学习的角度。

     第一部分 脊柱结核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   在整个脊柱中腰椎结核发生率最高,胸椎次之。   多见于儿童。   

     一、临床表现   1.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休息后减轻。有压痛及叩痛。   2.全身症状:   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缺乏与贫血等。儿童常有夜啼,呆滞或性情急躁等。   

  3.活动受限和畸形。   ①腰椎结核——拾物试验阳性;   ②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③颈椎结核——颈部疼痛,上肢麻(神经根受刺激)。         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4.寒性脓肿——少数患者就医的最早体征。   后期患者有腰大肌脓肿形成,可在腰三角、髂窝或腹股沟处看到或摸到。   

     二、影像学检查   1.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CT:对腰大肌脓肿有独特价值。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骨质破坏程度、有无空洞和死骨形成。   3.X线:以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为主。   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椎旁软组织阴影增宽。      A.中心型   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中央,在侧位片比较清楚。很快出现椎体压缩成楔状,前窄后宽。   B.边缘型   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的上缘或下缘,很快侵犯至椎间盘,表现为椎体终板破坏和进行性椎间隙狭窄,并累及邻近两个椎体。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症状、体征+影像学。   2.鉴别诊断——6,回顾用,小结

 

影像学(X线)

其他

(1)化脓性脊柱炎

特征性

高热及明显疼痛,进展很快。早期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2)强直性脊柱炎

无骨破坏与死骨

骶髂关节炎,胸椎受累——胸廓扩张受限。HLA-B27(+)

(3)腰椎间盘突出症

无骨质破坏,CT可发现突出的髓核

下肢神经根受压症状,血沉不快

(4)退行性脊椎骨关节病

普遍性椎间隙变窄,没有骨质破坏

老年

(5)脊柱肿瘤

骨破坏累及椎弓根,椎间隙高度正常

老人,疼痛逐日加重

(6)嗜酸性肉芽肿

整个椎体均匀性压扁成线条状,上下椎间隙完全正常

多见于胸椎,不满12岁

     四、治疗   目的: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   1.非手术疗法:   ①全身支持治疗;   ②抗结核药物;   ③局部制动——长期卧硬板床休息,或用石膏背心或支具固定3个月以上。   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①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变仍有进展;   ②病灶内有较大的死骨及寒性脓肿存在;   ③窦道经久不愈;   ④骨质破坏严重,脊柱不稳定;   ⑤出现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迫症状或截瘫;   ⑥严重后凸畸形。   (2)手术治疗原则:   ①术前4~6周——规范抗结核化疗,控制混合感染;   ②术中——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及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   ③术后——继续完成规范化疗全疗程。   

     第二部分 髋关节结核

  一、临床表现——儿童多见,多为单侧。   1.全身:低热、乏力、倦怠、纳差、消瘦及贫血。   2.局部:   早期——疼痛,小儿表现为夜啼。儿童患者常诉膝部疼痛,易误诊。随着疼痛加剧,出现跛行。   后期——可在腹股沟内侧与臀部出现寒性脓肿,破溃后成为慢性窦道。   

  股骨头破坏明显时形成病理性脱位,通常为后脱位。愈合后遗留各种畸形,最常见——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髋关节强直与下肢不等长。   ——髋关节后脱位的表现。   

  特殊检查:   1)“4”字试验阳性:髋关节的屈曲、外展和外旋。   补充:详细方法   病人平卧于检查桌上,蜷起患肢,将外踝搁在健侧肢髌骨上方,检查者用手下压其患侧膝部,若患髋出现疼痛而使膝部不能接触桌面即为阳性   

  2)髋关节过伸试验:   检查儿童早期髋关节结核。正常侧可有10°后伸。      3)托马斯(Thomas)征阳性: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   

  拾物您得先弯腰,拓宽思路向前进!   马上小结——腰椎VS髋关节结核   

  另一个记忆思路——拓宽为4车道!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对诊断十分重要。   早期X线——进行性关节间隙狭窄+边缘性骨破坏病灶。   随后——空洞和死骨,严重者股骨头可几乎消失。   后期——病理性后脱位。   2.CT与MRI——早期诊断。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全身支持,增强抵抗力;抗结核药物。   2)单纯性滑膜结核——关节腔内注射。   3)有屈曲畸形者——皮肤牵引。   2.手术   1)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减少炎性反应,保全股骨头。   2)病灶清除术——清除骨性病灶、寒性脓肿及慢性窦道。   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成形术):   结核病灶已完全控制,为恢复关节功能所做的手术。   术后会诱发结核病灶活动,需在抗结核药物严格控制下进行。   4)髋关节融合术——控制混合感染和病变静止后髋关节出现纤维性强直的微动疼痛。

     第三部分概论

  一、病因   骨与关节结核——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   原发病灶——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   好发部位: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创伤的部位。脊柱,约占50%,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与肘关节。      高危人群:   A.曾感染肺结核者   B.高发区移民   C.免疫力低下者——艾滋病(AIDS)病人;糖尿病或慢性肾功不全者、营养不良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二、临床表现   自身肺结核病史或家庭结核病史。   1.全身:   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缺乏及贫血等。   儿童——也有起病急骤,高热及毒血症状。   青少年——起病前关节外伤史。   2.局部:   多为单发。病变部位疼痛,活动后加剧。   儿童常有“夜啼”。

  3.查体:浅表关节肿胀、积液,并有压痛,关节常处于半屈状态缓解疼痛;至后期,肌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   补充:鹤膝   

  4.全关节结核发展的结果—“冷脓肿”或“寒性脓肿”:   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死骨和干酪样坏死物质,因缺乏红、热等急性炎性反应,故名。   脊柱结核的冷脓肿——压迫脊髓——肢体瘫痪。      5.脓肿向体表破溃——窦道。   破溃后必然会有混合性感染——高热,重度混合感染的结果——慢性消耗、贫血、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因肝、肾衰竭而致死。   6.病理性脱位与病理性骨折。   

  后遗症:   ①关节腔纤维性粘连——纤维性强直——关节功能障碍;   ②关节挛缩于非功能位,最常见的畸形:屈曲挛缩与椎体破坏——脊柱后凸畸形(驼背);   ③儿童——骨骼破坏产生肢体长度不等。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1.影像学

X线

对诊断骨与关节结核十分重要,但一般在起病6~8周后方有改变,故不能作出早期诊断

特征性表现——区域性骨质疏松和周围少量钙化的骨质破坏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胀影。随病变发展,可出现边界清楚的囊性变,并伴有明显硬化反应和骨膜反应。可出现死骨和病理性骨折

MRI

有助于早期诊断

可在结核炎症浸润阶段即显示异常信号,更为敏感,还可观察脊柱结核有无脊髓受压和变形,对与脊柱肿瘤、骨折、退变等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CT

可发现普通X线片不能发现的问题,清晰确定病灶位置、死骨的情况、软组织病变的程度,特别是对显示病灶周围的寒性脓肿——有独特的优点还可在CT导引下穿刺抽脓和活检

B超

可探查深部寒性脓肿的位置和大小;可定位穿刺抽脓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

关节镜检查及滑膜活检

对诊断滑膜结核很有价值

  2.病理检查——   (1)病变部位穿刺活检以及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确诊;   (2)细菌学检查   脓或关节液涂片查找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   细菌学+病理学检查,同时进行,互为补充,可提高确诊率。   

  3.实验室——重要!

免疫学检查

监测血清中的结核抗体或抗原——速度快、操作简单、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①结核菌素试验(PPD)——对儿童特别是1岁以下儿童,可作为诊断依据;②γ-干扰素释放实验——监测患者体内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其中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最常用,灵敏度高,诊断快而准。有假阳性

血沉(ESR)

病变活动期明显增快,静止期一般正常——检测病变是否静止和有无复发的重要指标

C-反应蛋白(CRP)

高低与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关系密切,故CRP亦可用于诊断结核活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

血常规

轻度贫血,血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仅约10%病人升高,有混合感染时增高明显

  4.分子生物学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检测技术——直接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种系进行分类鉴定和药敏检测。操作简便、反应快速、敏感度高、特异度高。   (1)Xpert-MTB/RIF技术——WHO推荐的快速诊断结核病的方法,比痰涂片镜检更准确。   (2)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已广泛应用,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四、治疗——综合治疗。   1.全身治疗   (1)支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首选:异烟肼、利福平。   一线药物(5):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   联合用药:INH+RFP+PZA+EMB。   治愈的标准:   ①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良好;   ②局部:症状消失,无疼痛,窦道闭合;   ③实验室:3次血沉都正常;   ④影像学:脓肿缩小乃至消失,或已经钙化;无死骨,病灶边缘轮廓清晰。   起床活动已1年,仍能保持上述4项。

  2.局部治疗   (1)局部制动:石膏固定、牵引。   (2)局部注射——最适用于早期单纯性滑膜结核。   

  3.手术   (1)脓肿切开引流;   (2)病灶清除术;   (3)其他:   ①关节融合术——用于关节不稳定者;   ②截骨术——矫正畸形;   ③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改善关节功能,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   ⑤脊椎畸形矫正术。   

  实战演练

随堂测试

答案

1-5

CDBBA

6-10

ADCAA

  『答案解析』   1.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A.髋关节结核   B.膝关节结核   C.脊柱结核   D.肘关节结核   E.肩关节结核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脊柱结核。

  2.关于脊柱结核,正确的描述是   A.一般没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B.一般无脊柱畸形   C.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以夜间痛显著   D.寒性脓肿是少数患者就医的最早体征   E.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低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脊柱结核寒性脓肿是少数患者就医的最早体征。

  3.骨与关节结核的手术适应证为   A.抗结核治疗在2周之内   B.窦道流脓经久不愈   C.年龄过大或过小   D.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抗结核药物效果不佳   E.有其他脏器活动性结核病变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骨与关节结核的手术适应证为经久不愈。

  4.10岁男孩,左髋部肿痛,跛行,伴低热、盗汗、食欲不振3周。查体:体温37.5℃,左髋部活动受限,Thomas征阳性。髋关节X线片见关节间隙略窄,边缘性骨破坏。其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股骨头坏死   B.髋关节结核   C.急性骨髓炎   D.骨性关节炎   E.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Thomas征阳性提示为髋关节结核。

  5.髋关节全关节结核合并冷脓肿形成,诊断确定后最好应   A.应用抗结核药物2~4周后行病灶清除术   B.立即进行病灶清除   C.立即进行切开引流   D.应用抗结核药物2~4周后行脓肿搔刮   E.髋关节人字石膏固定,并应用抗结核药物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髋关节全关节结核合并冷脓肿形成应用抗结核药物2~4周后行病灶清除术。不能直接清除病灶。

  6.下列有关髋关节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见于儿童   B.双侧发病较多   C.“4”字试验阴性   D.不会形成寒性脓肿   E.髋关节缺血性坏死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髋关节结核多见于儿童。

  7.与脊柱结核有关的试验是   A.抽屉实验   B.直腿抬高实验   C.“4”字实验   D.拾物试验   E.研磨试验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脊柱结核拾物试验。

  (8~10题共用题干)   女,28岁。出现进行性背痛、下肢无力1个月。查体:腰部叩痛阳性,拾物试验阳性。腰椎X线片示第3、4腰椎间隙变窄,可见椎旁软组织阴影。   8.最可能的诊断是   A.类风湿关节炎   B.腰椎间盘突出症   C.腰椎结核   D.强直性脊柱炎   E.腰椎肿瘤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拾物试验阳性提示为脊柱结核,所以选C。

  9.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活检   B.MRI   C.B型超声   D.血沉   E.CT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结核、肿瘤——病理活检确诊。

  10.目前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药物治疗   B.休息牵引   C.支持治疗   D.手术治疗   E.康复理疗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脊柱结核最适宜的治疗是抗结核治疗。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备考太难了!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考试大纲、模拟卷、高频考点…等等为助力各位考生科学有效地进入备考周老师特准备了超实用的课程全面无死角地照顾到考生的备考需求

年包过招生课程

◆通关秘籍◆

为了更好得给大家做好备考战斗的后援工作,周老师联合星恒教育为广大考生倾情推出在线视频课程学习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情况的同学!

1、课前大纲解析,复习前全面解读大纲题型、分值变化,紧扣命题思维,不打无准备之仗!

2、系统强化、实践技能、考点串讲、考前突破、精准押题,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有规律有计划,只要更上课程节奏,一举通关不是问题!

3、强大的督学体系,把懒散、拖延的习惯扼杀在摇篮,班主任督促学习,学员群并肩前行,为你铲除通关路上最大的阻碍!

我们秉承“轻、优质、有效”为原则,只要跟着我们的学习节奏,过关就能手到擒来!报读咨询周老师

课程详情:执业医师精品通关保过课程祝您一次过关

配套书籍:年临床执业及助理医师考试用书上线,过关必备!

购课联系周老师有优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zlyy/12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