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仍以传统的后路外科手术为主,但疗效不十分满意传统的后路外科手术对腰椎结构的完整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腰椎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且有切口长、损伤大、病人需耐受较大痛苦、术后恢复慢、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等缺点腰椎间盘微创技术,是指与传统切口手术相比创伤较小的技术和方法,目前指那些采用非传统手术方法,而借助一定的特殊手术器械或手段进行治疗的技术和方法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术,包括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切除术;二是内窥镜辅助技术,包括椎间盘镜手术,经前路腹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微髌骨脱位怎么治疗创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不损伤脊柱稳定性等优点笔者仅就各式微创技术分别综述如下:
(:shurenadmin)
sofamor-danek公司的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mds)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极度有限化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共2页,当前第1页第一页前一页下一页
5.3手术技巧①准确定位一般取两侧髂嵴连线平l4棘突为骨性标志,粗略确定相应椎间隙选定手术间隙后距后正中线0.5cm左右垂直插入导针导针如直抵黄韧带有弹性抵抗感,如触及椎板骨质,可将针尖紧贴椎板骨质上、下滑动凭手感探及椎板或下关节突下缘(有阶梯感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然后用c臂x光机确认导针位置和所需手术的椎间隙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手术的成败②小心显露神经根在没有找到神经根之前,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手术过程中要牢记以“神经根为中心”神经根前、后、外侧压迫不解决,手术不中止剥离有粘连的神经根时,先将上关节突部分内侧缘骨质咬除3mm左右,尽可能从外侧向内侧牵开神经根(腋下型除外),动作要轻柔,不能粗暴地强行剥离③耐心取尽病变的椎间盘④扩展狭窄的神经根管
5.5mds适应证①椎间盘侧后方突出为首选(急性突出者可早期及时手术);②中央型突出或膨出,手术难度较大,慎重应用③一侧神经卡压伴侧隐窝狭窄者;④椎间盘突出伴有片状,点状钙化者能镜下取出者;⑤极外侧型突出和两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要髋关节脱位症状调整入路方向,技术难度较大谢大志[17]报道163例,优良率达94%,孔翔飞[18]报道有mds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121例(多间隙突出46例,巨大中央型突出21例,小关节内聚明显者47例,游离脱出8例,明显钙化26例),优良率为95%,马胜忠[19]比较mds与apld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疗效,apld组优良率为71.1%,mds组优良率为87.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6结语
5.2手术方法①俯卧位,硬膜外麻醉或局麻;②定位与皮肤小切口;③序贯扩张软组织与工作通道建立;④放入内窥镜;⑤椎板间隙和下关节突的显露;⑥黄韧带,部分椎板及小关节突内侧部分咬除开窗;⑦神经根及椎间盘的显露;⑧髓核切除和破裂纤维环的修整;⑨神经根管的扩展;⑩伤口闭合与引流
椎间盘移位/治疗小儿先天髋关节脱位;微创外科手术
3经前路腹腔镜椎间盘摘除术
2经皮腰椎间盘激光切除术(plld)
综上所述,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技术,在给病人带来了小创伤的同时,亦给予应用范围造成限制,此类技术的适应证较狭窄,尚不能广泛应用,只有不到20%的病人适合于此类技术相比之下,mds的入路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广大脊柱外科较为熟悉,因此在学习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可随着经验的积累与操作技巧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进,不断扩大适应证,且可行侧隐窝扩大和椎体后缘骨赘的切除[20,21],此外mds影像监视系统有较高的放大率和分辨率,各种结构显示清晰,与显微镜下手术相同,可避免神经、硬膜及血管的损伤[22]使用椎间盘镜可清晰显示局部解剖,直视观察减压区并可调整套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管减少神经根损伤机会[23],mds的优点显而易见如激光技术与内窥镜技术有机结合,则腰椎微创技术将更上一台阶[24]另外由于对手术成功和失败的评判缺乏统一、精确的标准,因而疗效结论差别较大[25]
&
4经椎间孔途径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1975年,日本hijikata首次报道[1]采用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成功,该技术需x线定位,在病变腰椎间盘内置入工作套管并通过特殊器械对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机械切割、切除土方贞久[2]根据椎管造影结果认为椎间盘突出大小未变,经皮髓核切除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减少髓核的容量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kambin[3]改进了器械,应用弯曲套管及弹性器械,套管直径5mm,认腰椎脱位为除髓核摘除的减压作用外,纤维环上钻孔也有重要作用,故认为使用口径大的器械效果好我国刘加林[4]应用本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优良率为85%;周义成[5]报告临床应用61例的治疗结果,治愈率为80.3%,无明显并发症,在随机对照研究中,其优良率为37%~67%[6]其主要缺点是,手术在透视下而非直视下进行,术中无法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难以得到彻底减压,因此该术仅适用于单纯性和急性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并发症为血管损伤(约0.3%)、神经损伤(0.6%)、感染(1.5%)[7]haaker报道[8]采用此项技术进行腰椎间盘炎的病灶清创及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培养此项技术对器械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尽管如此,该技术的出现有两个重要的贡献,一是适宜的特殊小型器械的开胸腰椎骨折分型发,为现代微创脊柱器械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三角工作区”的概念描述,即神经根、上关节突及椎体上缘之间的区域,目前后外侧型椎间盘镜亦在该区进行[9]
5中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前路胸腔镜下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及胸椎间盘切除达到前路松解、骨骺阻滞等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用腹腔镜行下腰椎椎间盘摘除术很少20世纪90年代有少量报道[12~14],此途径是在腹腔镜监视下,另一至二个通道进器械,经过l5s1前侧的无重要结构的三角区,即底边为盆腔入口,左右边为髂总动静脉切开椎间隙前侧的后腹膜,推开可能存在的骶正中动静脉定位确定后即可手术对l4~5间隙,则需从腹主动脉或左髂总动脉左侧进入,向右牵开血管暴露此途径的适应腰椎脱位证与后外侧途径基本相同,主要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证实为游离或椎间盘突出大于椎管矢状径1/3 以上者应视为禁忌此途径不干扰椎管内结构,可以方便地达到间盘突出部位,腹壁松软,操作方便,在l5s1间隙较后外侧入路容易进入,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但因缺乏与腹腔相配套的脊柱手术器械,骨科医生又需要再学腹腔镜操作,因此未能推广应用
5.1设备构成mds系统包括主机,视频监视(可放大60倍),微型长臂椎间盘手术器械内窥镜系统(窥镜、光源、操作管道和冲洗管),c型x光机等
该技术是以激光代替上述的经皮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的手动或自动切割器械,通过置入椎间盘的工件套管放入激光光导纤维,利用激光的能量使髓核组织烧灼汽化,以有效地减低椎间盘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内的压力,减轻椎间盘髓核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该技术由choy等于[10]1987年首先描述,并在奥地利的grai进行了第1例手术1998年其总结了12年治疗518例752个椎间盘的经验,总有效率为75%~%,并发症少于1%,在激光气化髓核组织过程中,产生热量,椎间盘内压力会一过性升高,因此需要持续冲洗,这在有纤维破裂的病例会有大量液体漏至硬膜外间隙激光在治疗椎间盘疾患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且技术发展相当迅速由于该技术亦非直视下进行,其缺点显而易见临床治疗效果与其它技术无明显差异,且需要较昂贵的激光设备,国内孟庆水等[11]报告26例,经随访1~2年,优良率为88%,目前在国际上单纯采用此项技术的不多,一般与内窥镜联合应用
1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
5.4mds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优点由于采用微创技术,皮肤创口仅1.5cm,不剥离椎旁肌,保留棘上、棘间韧带,保留大部分上、下关节突以及未破损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由于创伤小,患者痛苦少,能早期恢复下床活动(术后1~3天),一般手术时间为15~80min,住院4~10天能解决开放式手术所能解决的三个方面问题,即:①能摘除病变椎间盘突出部分以及脱出、游离的髓核和纤维环碎片组织,以解除神经根前方的压迫;②能咬除部分关节突,尤其是上关节突内侧缘增生的骨质,并将神经根管扩展(扩展侧隐窝),以解除神经根侧方压迫;③能咬除部分椎板,肥厚的黄韧带和增生的关节囊组织,以解除神经根后方的压迫,与其说mds 是椎间盘镜,倒不如说它是神经根镜整个手术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症偏方神经根这个中心,能达到常规手术彻底减压目的而不需大的创伤
20世纪90年代初kambin首先报道采用此途径ditswoth报道[15]用一种小直径可弯曲的能完全通过椎间孔的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96年kambin[16]采用此途径切除腰椎间盘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侧隐狭窄此途径与后外侧途径相似,所不同的是内窥镜进入椎间孔,因此工作三角区的内边是下行神经根和硬膜囊[17],该途径主要适用于旁中央椎管内椎间盘碎片的摘除及小块游离间盘摘除kambin报告[17]40例,优良率80%,1例椎间隙感染,4例暂时性皮肤灼痛ditsworth 治疗110例,成功率为91%[16]由于此途径操作难度大,对内窥镜及手术器械要求高,与后外侧途径相比并无优越性,且适腰椎间盘突出症睡姿应证范围不广,因此并未得到普及推广
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治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