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3岁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男性患者皱着眉,坐医院骨科,老人十天前,摔伤致腰痛,已经好几天活动受限,骨科何庆建副主任医师接诊。经过检查,发现,老人腰椎活动明显受限,转侧困难,腰1椎体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但双下肢感觉运动无异常,腰椎正侧位片示: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MRI示:第1腰椎压缩性骨折。老人已经在家卧床休息十天,稍一翻身或抬腿就疼,非常痛苦。
何主任带领团队展开分析,按传统治疗方法,患者需卧床2个月左右,老人说这种卧床的日子太难熬了。何主任认为现在有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能够解决患者的痛苦,不妨一试。经过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患者同意选择该手术方案。因为是我院骨科第一例PKP手术,术前经过骨科团队的周密讨论,并对手术室条件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经过王晓明副主任医师、蒋擎、翁强、李景辉等医生共同努力,历时30分钟,非常成功地为老人开展了局部麻醉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当日下午即可翻身及自如抬腿,非常开心。第二天,可坐起。第三天能下地行走及上卫生间,术后七天步行出院。
图为患者手术当天下午可自如抬腿。
图为手术后三天患者可下地行走。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其总发病率约为1.23%,女性发病率达1.53%。在椎体压缩性骨折中,1/3以上的患者表现为慢性顽固性疼痛。该病引起的疼痛、脊柱畸形可使患者肺活量下降、食欲减退、睡眠受影响、活动量减少,从而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骨量的丢失又会造成椎体强度进一步下降,使其更易发生骨折,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美国骨科医生年研制出来的一种新技术,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基础上的革新。该技术通过球囊膨胀使骨折椎体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它具有恢复椎体的高度和强度的优点,同时又减少了PVP的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造成的疼痛,避免了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此类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骨科新技术的空白,为我院下一步开展类似手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极大的鼓舞了医护人员积极探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意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