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脊柱骨折
一、特点
1.胸腰段骨折最常见(T10~L2)。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颈椎多见)。
胸腰段(T10-L2)
是胸曲、腰曲交汇处,应力集中。容易损伤
2.合并脊髓伤(下位腰椎除外——脊髓下端平L1):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MRI检查
3.最常见:高能量损伤+椎体压缩性骨折
二、特殊骨折
1.Jefferson骨折:寰椎前、后弓双侧骨折
2.Chance骨折:经椎体、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
3.无骨折-脱位的过伸损伤:高速驾驶汽车急刹车或撞车时(挥鞭样损伤)
诊断:怀疑脊髓损伤—MRI
三、三柱学说
1.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2/3及纤维环前半部分;
2.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后1/3及纤维环后半部分;
3.后柱:后关节囊,黄韧带,骨性神经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关节突
中柱和后柱包裹了脊髓和马尾神经,该区的损伤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柱的损伤。
四、Denis依据稳定性分为
1.稳定性骨折
①轻度和中度压缩骨折,脊柱后柱完整。
②单纯横突、棘突和椎板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①三柱中两柱骨折
②中柱爆裂骨折
3.真题考点
椎体压缩性骨折小于1/4:稳定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大于1/4:不稳定骨折
五、表现
1.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伤
2.疼痛、活动受限,腹胀腹痛——腹膜后血肿
3.有无瘫痪及合并脏器损伤
4.检查压痛、后凸畸形(胸腰段)
六、检查
1.X线:首选
2.骨折块突入到椎管情况:CT
3.怀疑脊髓损伤:MRI
七、急救搬运
平板法-硬板搬运手法:滚动法平托法(3人)
八、治疗
1.颈椎骨折:颈椎固定
2.脊髓水肿:20%甘露醇输注
3.骨折块压迫脊髓:手术解除
第二节脊髓损伤
一、特点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严重并发症,椎体移位或碎骨片突入椎管内,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注意:脊髓止于第一腰椎。
二、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症)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三、损伤表现:脊髓震荡:数小时至数天恢复
1.高颈段(C1-4)损伤:四肢痉挛性瘫痪(硬瘫)
2.颈膨大段(C5-C8)损伤:上肢弛缓性瘫痪(软瘫)、下肢痉挛性瘫痪
3.胸段(T1-T12)损伤:上肢正常、下肢痉挛性瘫痪
腰膨大段(L1-S5)损伤:上肢正常、下肢弛缓性瘫痪
四、并发症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伤后6小时内是关键时期甲泼尼龙冲击(8小时内)、高压氧舱(4-6小时内)
2.手术指征:
①有关节突交锁
②保守治疗无效
③碎骨片压迫脊髓者
④椎管内活动性出血
上文解剖图片来自奈特人体解剖学,用于学习内容使用。
有任何疑问请与邮箱联系:xdfzx_xyzh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