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血管医学中心和骨科联合成功诊治一名腰椎压缩性骨折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
患者苑某,男,79岁,主因“扭伤致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行腰椎CT提示腹主动脉瘤形成,最大瘤体直径约58mm,进一步完善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远段动脉瘤形成并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局部瘤体直径达到6cm。考虑到腹主动脉瘤瘤体较大,随时有破裂、死亡的风险,此外患者近2个月进食差、重度消瘦体质,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衰等多种疾病,均提示患者目前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而危及患者生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医院副院长、血管医学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以及中心副主任、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关振鹏教授的联合指导下,两个科室进行充分的讨论,首先进行患者机体状态的调整,然后进行腹主动脉瘤的介入干预,最后进行腰椎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经过积极的营养支持、输注蛋白、纠正贫血、改善心衰等治疗后,患者机体功能得到很大改善,血管功能得到恢复,在王宏宇副院长、关振鹏副院长的指导下,中心副主任李天润主任医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拆除隐藏在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经过数天恢复后,转回骨科病房。后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包括抗凝药物的调整等,在关振鹏副院长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患者目前恢复良好,已经出院。
延伸阅读: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原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9%。然而,腹主动脉最大的风险就是随着体积越来越大,动脉壁越来越薄,最后发生破裂,一旦破裂,患者可能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突然死亡。
微创的介入治疗是目前腹主动脉瘤诊治的常用技术,手术治疗前完善血管功能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良好的血管功能评估是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评估手段包括心率、血压、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动脉硬化检测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