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针刀治疗假性腰椎失稳症

假性腰椎失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由于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很多患者忽视了治疗,任其发展最终会演变为真性腰椎失稳。不得不选择手术,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痛苦,所以该病应该早期治疗,积极干预。针刀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的疗效,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我们运用二位学说原理,准确的找到病变中主要体表位,治疗时根据三维立体,在体内又能找到了真正的病灶位。在明确诊断,定位准确后取得了显著疗效。

针刀;二位学说;假性腰椎失稳

1.假性腰椎失稳

1.1假性腰椎失稳定义

腰椎节段的稳定是在稳定因素与生理载荷相互协调状态下,保持动静态平衡而形成的,因各种不稳定因素使这种动静态平衡遭到暂时性改变。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而使椎体有了增生性改变,以维持新的动静态平衡。这种改变一般临床症状较轻,我们可称之为假性腰椎失稳,引起症状者,可称为:假性腰椎失稳症。

1.2病理变化

假性失稳病理变化有以下三个方面:1、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脱水,失去正常水压的弹性,从而使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屈伸、侧屈及旋转范围增大。任其发展,则椎弓的小关节产生移位、半脱位、关节囊撕裂,关节滑膜产生炎症,疼痛和因疼痛引起肌肉痉挛,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如继续退变,椎间纤维环松弛膨出或产生破裂;关节软骨面退变,关节囊松弛,小关节可脱位,对椎间盘的运动失去导向和保护,从而加重椎间盘的劳损,再反过来影响小关节,使腰椎失稳。2、小关节损伤:关节面的退变失稳,关节囊的松弛,对椎间盘的运动失去导向和保护,从而加重椎间盘的劳损,再反过来影响小关节,使腰椎失稳。3、超负荷状态:特别在腰椎前屈过大时,会产生腰背部的酸痛或钝痛;肌肉的保护性痉挛收缩,则使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并产生病理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从上述病理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不明因素或外伤、劳损所致,椎体间关节不稳,椎体间隙变窄,椎间活动异常,为维持平衡,机体代偿出现骨质增生,如继续发展可导致腰椎滑脱,,继发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引起腰部及下肢症状。由此可见假性腰椎失稳如不及时治疗,会演变为真性腰椎失稳甚至滑脱,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1.3临床表现

一般该病临床表现较轻,主要为腰部酸胀不适,久卧、久坐、劳累后加重,稍作活动或休息后减轻,发作时可牵涉到臀部及股侧。

1.4鉴别诊断

如何鉴别真性腰椎失稳和假性腰椎失稳呢?真性腰椎失稳一般为椎体失衡所造成的破坏超出了机体的代偿修复能力,所以临床症状较重,大多数为持续性、反复性疼痛,可有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腰痛并向下肢放射痛。常伴有牵拉及压迫症状,疼痛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有些病人表现为背部及下肢无力,不能久走、久站、甚至下楼梯时可突然跌倒。在卧床及腰椎处于稳定状态时腰痛减轻。患者脊柱可出现畸形,如腰椎前凸。检查时可见脊旁肌痉挛,腰椎生理曲度失常。当腰部作屈伸活动时,可见运动过程不均衡。触诊时可发现失稳腰椎之棘突有位移。侧弯运动两侧不均等,脊旁有压痛,病人虽述下肢麻木,但神经检查无定位性神经根损害现象,亦无痛觉丧失。目前尚无对这两种病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还是通过临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分析,其中又以影像学的诊断意义更大,假性腰椎失稳在影像学上偶见少量骨质增生或轻度侧弯,最常见的是生理弧度变直或轻度反弓。真性腰椎失稳平片可见椎体边缘呈磨角样或出现牵拉性骨赘,椎间隙变狭窄。相邻椎体或棘突边缘失去连续性,脊柱有侧凸或向一侧倾斜。过屈过伸脊椎摄侧位片,可见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可为单向或双向;左右侧曲时摄前后位片,可见左右弯曲幅度不等,失稳椎体有侧移位。上椎体在下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3-5mm,或L1-4每两个椎体角度≥15°,L4-5≥20°,L5-S1≥25°。

假性腰椎失稳目前首选治疗方案为保守治疗,其目的是为了恢复椎体的受力平衡,改善脊柱生理曲度,减少软组织的牵拉和压迫,预防演变为真性腰椎失稳及侧弯、畸形甚至腰椎滑脱的发生。针刀在这方面尤其独特优势,下面我来说说针刀治疗该病的方法。

2.治疗

由于第3横突的特殊位置关系,当腰椎发生假性失稳后受影响最大首先是腰3横突。

2.1相关解剖

第三腰椎位于腰前凸曲线之顶点,背阔肌的髂腰部分纤维止于第三腰椎横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处,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因此,第三腰椎成了腰椎的活动中心,起到了类似接力站的作用,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而第三腰椎横突更是受力点。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较长,以致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较长的横突又能增强肌肉的杠杆作用,肌肉收缩牵拉机会多,拉力最大,当这些组织异常收缩时,横突末端首当其冲。这种解剖特点构成末端易受损伤的基础,往往因劳损而引起横突末端周围的纤维织炎。横突越长,发病率越高,以单侧多见。第三腰椎横突端后方紧贴着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支,当前屈及向对侧弯腰时,该后支被横突挑起或受磨损而引起该神经枝支配区痛、麻,也能牵涉到第二腰神经前支而引起反射痛,达臀部及大腿前侧。第三腰椎横突前方深面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并分布到大腿外侧及膝部。如横突过长、过大或伴有纤维织炎时,能使该神经受累并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痛。此病变波及附近的闭孔神经甚至于肌神经时,疼痛也可出现于髋部或大腿。针刀治疗该病重点在于松解这个部位。要准确找到腰三横突的病灶部位,需要二位学说的理论支持。

2.2二位学说

2.2.1二位学说核心内容

二位学说主要分为两个位,第一位就是通过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体表标志找到病灶的体表位,从第一位进针后,结合三维立体[2]逐层松解剥离,找到体内真正的病灶位,这就是第二位。

2.2.2什么是三维立体感

医者的手感、患者的针感及整合两种信息的脑感所组成。这三种感觉形成了三维立体感。

2.3.2医者的手感

手感是指针刀剌入人体后医生自己手下的感觉。

2.3.3患者的针感

患者的针感主要有酸、麻、胀、重、触电感、跳跃感和不自主的肢体活动及疼痛感等。

2.3.4术者的脑感

其实就是前两种感觉汇集到施术者脑部所形成的第三种感觉,术者通过自己的经验、感觉判断是否可以在该部位继续施术。

3.在二位学说理论的有力支持下,针刀治疗该病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大大提升。

3.1第一个体表位的确定

第一位为在髂棘最高点取一点,垂直向上拉一直线到达肋弓下缘为第二点。以这两点连线为底线,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尖端即为第三腰椎横突尖。

3.2第二位病灶的确定

垂直进针后,针体与脊柱方向成80度进入体内,边进针边逐层剥离松解,直至到达腰三横突或病灶部位的硬结时,慢慢再向外滑行,当有落空感时,说明已到达腰三横突尖部,行纵行切割松解分离,手下有松解感时,将针退回横突背,此时可再调转针头方向,在横突的上缘及下缘行横行切割分离,直至手下无明显硬结感,出针加压并配合手法结束治疗。其它腰椎横突如同时有病变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

4.讨论

综上说述假性腰椎失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首先累及第三腰椎横突,但是其并非仅仅局限于的第三腰椎横突部的疼痛,而是多节段发病,程度又未达到真行腰椎失稳。鉴于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故而很多患者忽视了治疗,可是任其发展最终会演变为真性腰椎失稳。最终不得不选择手术,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痛苦,所以该病应该早期治疗,积极干预,只有明确诊断,认清主要病位所在,我们才能够运用二位学说原理准确的找到病灶体表位。当然,看待此病不能只是拘泥于腰三横突这一狭隘的观点上,应该宏观的考虑该病的发生主要受累的肌肉、肌腱、韧带有哪些[1],治疗时进行要整体调节脊柱的平衡,其它腰椎横突如有病变也应同时治疗,当然,重点是松解腰三横突,并要在横突背、尖、上、下缘寻找到真正的体内病灶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我们针刀医学所说的真正“辨位论治”的观点。

假性腰椎失稳治疗后要卧硬板床,腰部加软垫,加强直腿抬高、飞燕式、五点投地功能锻炼。经过“失衡、代偿、治疗、修复”基本都能恢复腰椎稳定及力学的平衡。

假性腰椎失稳理论的提出,也许将为我们今后在临床诊断腰痛及腰腿痛又有了一个新的观点………

针刀医学综合班:每班计9天,传授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十一种进针刀方法,重点传授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肩周炎。腱鞘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腿痛等50余种常风病及多发病的针刀诊疗技术,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针刀具体操作及术后手法、药物配合治疗等。

针刀医学解剖班:授课方式:在人体解剖实验室进行实体教学,每6位学员一具尸体,由针刀专家及解剖教研室老师一对一、面对面辅导。授课内容:横向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纵向为从上身到下身的解剖和治疗,其中贯穿影像学授课。

1.人体解剖实验室——人体全身骨骼结构及骨性标志及肌性标志

2.人体解剖实验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针刀临床优势病种的针刀操作全过程

3.每天结合所学解剖观看具有三维动画的《中国针刀医学大型系列视听教材》

………………………………………………

联系人:林峰(







































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zlff/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