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男,安徽中医药大学级中医骨伤科学专硕研究生,棍点理筋正骨疗法团队核心成员。
我国已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将近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所以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日渐增多。对于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性导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保守治疗还是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可能一直是患者和家属纠结的问题。做为一个骨科医生,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有必要谈一下保守治疗和微创手术的利弊。
一、保守治疗:大约在15年前,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估计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卧床休息、腰背部垫枕、功能锻炼,即保守治疗。因骨质疏松,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手术钉棒松动的发生率高,手术易失败,即“朽木不可雕也”。咋一看,卧床休息保守治疗好像没有什么风险,但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一般2-3个月,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有时候比骨折更恐怖,很多老年人不是因为骨折去世,而是死在骨折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那长期卧床有哪些并发症呢?
1、压疮(褥疮)胸腰椎骨折后不得卧床,翻身困难,通常患者取仰卧位,这时屁股的骶尾部的皮肤就会因长时间压迫导致皮肤慢性缺血,皮肤坏死,皮下组织裸露,甚至创面深达骨头。皮肤抵御外邪的屏障破坏后,局部的感染会扩散致全身性感染,甚至死亡。
2、坠积性肺炎老年人一旦卧床,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解决,很多老年人不适应,再加上平时爱干净,为减少大小便次数,减少家人的护理负担,老年人往往选择少吃、少喝。少吃大便次数少,少喝小便次数少。大小便都是排除体内废物的,所以容易引起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少吃少喝体内营养得不到补充,身体抵抗力下降,稍一受凉就会感冒,正常人感冒多休息、多喝水,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好了。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因为抵抗力下降,就会因为感冒而诱发肺炎,由于体弱,无力将痰借助咳嗽排出体内,致使痰在肺部积聚,加重感染,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咳嗽、高热,甚至死亡。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后由于不运动,血流缓慢,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胶原纤维裸露,再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这些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血栓形成后如果从血管壁上脱落,就会在血管内流动,当流经的血管比血栓小时,血栓就不能流动,堵住血管,影响血供。如果血栓堵住脑部,就是脑栓塞,导致肢体偏瘫,如果血栓堵住肺部,就是肺栓塞,抢救都来不及就死亡了。
4、精神抑郁长期慢性疼痛及卧床,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尤其大,精神抑郁,加上久病床前无孝子,患者和家属关系不和谐。
二、手术微创治疗即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局麻下将椎弓根穿刺椎穿刺到骨折的椎体内,然后拔出穿刺针芯,将带加压表的球囊插入椎体内,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随着造影剂的注入,球囊慢慢扩张膨胀,将压缩的骨折撑开复位。透视见椎体复位满意后,取出球囊,椎体内部就空了,缺损了。这时候将一包骨水泥粉末和专用液体混合搅拌成糊状,通过穿刺导针将糊状的骨水泥注入到椎体骨折缺损处,糊状的骨水泥慢慢的就凝固了,变硬了,就把我们压缩的椎体复位,加固了,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给压缩的骨折撑起来了。手术时间短,只需1-2个长约0.5cm穿刺切口,不需要缝合,术后疼痛缓解明显,第二天就可以带上腰围下床行走了。
虽然是微创,但也是有创操作,有切口感染、骨水泥反应(休克)、骨水泥渗漏灼伤神经根及脊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微创,都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典型病例:
刘奶奶今年75岁,弯腰用力搬一下花盆,突然感觉腰背部“咯噔”一下,立刻出现疼痛,不能活动。自己认为是扭伤了,但卧床休息几天、贴膏药后疼痛一点没有减轻,现在翻身、起床、咳嗽都疼痛得要命。医院拍个片子和胸腰椎核磁共振一看,胸12新鲜骨折。
刘奶奶和家人商量后决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PKP)
俯卧位局麻下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可以和术者聊天交流
手术后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骨水泥弥散良好,没有渗漏
手术小切口0.5cm左右,不需缝合拆线
王正,安徽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故全国名中医丁锷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关节镜下微创诊疗肩、膝、肘关节疾病。运用棍点理筋正骨疗法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肩关节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骨折、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虚寒性体质的调理等。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对本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