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护士执业考试考点精粹十二

山东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1.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相邻神经、脊髓、椎动脉、食管等受累,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发部位依次在颈5~6、颈6~7节段。

(1)神经根型颈椎病:此行最常见。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2)脊髓型颈椎病:此型症状最重。根据脊髓受压部位和程度不同,可产生不同反应,如上肢表现有手部麻木,活动不灵,精细活动失调,握力减退;下肢麻木,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样感觉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性眩晕、头痛,突然跌倒,视觉障碍,耳鸣,听力降低。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特点是临床症状多而客观体征少,呈神经症的表现。

2.颌枕带牵引:牵引时取坐位或卧位牵引均可。间断牵引时,每日数次,每次0.5~1小时,重量2~6kg;采取持续牵引时,一般取卧位牵引,每日持续牵引6~8小时,2周为1疗程。

3.颈椎病手术后卧床期间鼓励病人深呼吸、多咳嗽、咳痰,定时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以预防发生并发症。鼓励早期进行四肢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在手术后2~3周协助病人下床活动,坚持四肢肌肉锻炼;1年内避免负重劳动、便秘、受凉以及颈部的过度活动。

4.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为早期肩部疼痛,逐渐加重,可放射至颈部和上臂中部;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后期肩关节僵硬,逐渐发展,直至各个方向均不能活动。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急性期肩部制动,局部温热治疗。慢性期坚持锻炼,并配合理疗、针灸、推拿等。指导病人做被动肩关节牵拉训练,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常用的方法有爬墙外展、爬墙上举、弯腰垂臂旋转及滑车带臂上举等。

5.腰椎间盘突出多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临床表现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疼痛至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急性期须绝对卧硬板床休息,要求病人吃饭、排便排尿均在床上进行。卧床时间须4周或至疼痛症状缓解,然后带腰围下床活动,3个月内不作弯腰持物活动。

6.持续骨盆水平牵引的护理:牵引重量在7~15kg,床尾抬高15~30cm行反向牵引,持续2周。也可采取间断牵引法,每日2次,每次1~2小时。孕妇、高血压、心脏病病人禁用骨盆牵引治疗。

7.化脓性骨髓炎是指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致病菌最多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他还可以有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杆菌等。临床起病急,出现寒战、高热,达39℃以上。患者可烦躁、惊厥,严重时发生休克或昏迷。患处持续性剧痛及深压痛,患肢活动受限。早期应用广谱、联合、足量抗生素,退热后3周内不要停药。早期经全身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效果不佳,可予以手术。

8.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腔内的化脓性感染。好发于髋关节和膝关节。大多数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有白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等。临床起病急骤,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出现谵妄与昏迷,小儿多见惊厥。病变关节处剧烈疼痛。体征可见病变关节功能障碍。浅表关节病变者,关节红、肿、热,局部压痛明显;浮膑实验可为阳性。

9.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表浅大关节,如膝关节感染。每日经灌注管滴入含抗生素的溶液~ml,直至引流液清澈、细菌培养阴性后停止灌流;待引流数天至无引流液吸出、局部症状和体征消退即可拔管。

10.脊柱骨折以胸、腰椎骨折多见,颈椎骨折常伴有脱位、脊髓损伤,易致残或危及生命。主要是因为暴力,多数由间接暴力引起。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脊柱活动受限,骨折处棘突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胸、腰椎骨折常有后凸畸形;合并截瘫时,损伤脊髓平面感觉、运动、反射障碍,高位截瘫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11.脊椎骨折急救搬运的正确方法是三人平托病人,同步行动,将病人放在脊柱板、木板或门板上;也可将病人保持平直体位,整体滚动到木板上。严禁弯腰、扭腰。如有颈椎骨折、脱位,需要另加一人牵引固定头部,并与身体保持一致,同步行动。

12.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移位的椎骨或突入椎管内的骨折片可压迫或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引起瘫痪。脊髓损伤后出现瘫痪,但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用瘫痪指数将瘫痪程度量化,瘫痪指数分别用“0”、“1”、“2”表示,“0”表示没有或基本没有瘫痪;“1”表示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完全或接近完全瘫痪;一般记录肢体的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三项功能,最后数字相加即为病人的瘫痪指数,指数越高,瘫痪越严重。

13.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为关节脱位。临床表现为脱位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关节功能丧失。畸形、弹性固定、和关节盂空虚是关节脱位的特征性表现。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早期进行效果好。复位后固定有利于关节囊韧带及周围软组织修复。固定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关节僵硬,一般固定2~3周。

(1)肩关节脱位: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不能活动,以健手托扶患侧前臂,头部倾斜于患侧。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原关节盂空虚。杜加(Dugastest)试验阳性,即患侧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不能紧贴胸壁;或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上,提示肩关节脱位。

(2)肘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有肘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明显畸形,肘部弹性固定在半屈位,肘后空虚,可摸到凹陷,肘后三点关系失常。

(3)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后脱位时患肢出现典型的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臀部可触及股骨头。髋关节脱位后宜尽早复位,最好在24小时内,超过24小时后再复位十分困难。固定期间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其余未固定关节的活动,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4周后扶拐下地.3个月内患肢不能负重,以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变形。

14.风湿热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的一种全身结缔组织病。链球菌感染是诱发风湿热的病因。典型表现:①发热。②关节炎:典型的关节炎呈游走性、多发性,同时侵犯数个大关节,以膝、踝、肘、腕、肩关节较常见。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表现为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活动受限。③心脏炎:典型的心脏炎病人常主诉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④环形红斑。⑤皮下结节。⑥舞蹈病。红细胞沉降率加速,C反应蛋白阳性,血清糖蛋白或黏蛋白增高。青霉素是最有效的杀菌剂,疗程为10~14天。抗风湿治疗首选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对心脏炎一般采用糖皮质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关节炎疗程为6~8周。心脏炎的疗程最少12周。

15.风湿热病人的休息与活动

(1)绝对卧床休息:无心脏炎者2周,有心脏炎时轻者4周,重者6~12周,伴心力衰竭者待心功能恢复后再卧床3~4周,血沉接近正常时方可逐渐下床活动。(2)恢复至正常活动量所需的时间是:无心脏受累者1个月,轻度心脏受累者2~3个月,严重心脏炎伴心力衰竭者6个月。

16.类风湿关节炎

(1)全身表现: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在明显的关节症状前多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减退、手足发冷等全身症状。

(2)关节症状:①晨僵:晨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的指标。②关节疼痛和肿胀:往往是最早出现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大关节也常受累,多呈对称性、持续性。③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④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性的皮肤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粘附于骨膜、肌腱、坚硬如橡皮,无压痛,呈对称性分布。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血沉增快是滑膜炎症的活动性指标。C反应蛋白增高说明本病的活动性。

(3)药物治疗: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此类药物在服用后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反酸,甚至胃粘膜出血。②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常用有甲氨蝶呤(MTX)、雷公藤、青霉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临床上常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黑便、头痛、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③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泼尼松。

1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病变可以累积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症状是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并伴有多脏器受累。临床表现有发热、皮肤黏膜损害、关节与肌肉疼痛、脏器损害。肾衰竭和感染是SLE的主要致死原因。抗Sm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通常采用泼尼松,4~6周病情好转后逐渐缓慢减量。

1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肤护理

(1)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必要时穿长袖衣裤,戴遮阳帽、打伞。禁忌日光浴。(2)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可用清水冲洗皮损处,每日3次;用30℃左右温水湿敷红斑处,每次30分钟。

(3)忌用碱性肥皂,避免化妆品及化学药品,防止皮肤刺激。

19.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钙溶出、骨的强度下降,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呼吸系统障碍。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老年人从膳食中摄取丰富的钙,才能满足骨中钙的正常代谢,一般每日应不少于mg。若已发生了骨质疏松症,则每日应不少于~mg。服用钙剂时,注意增加饮水量,同时加用维生素D。服用二磷酸盐时,应指导病人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ml,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应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少对食管的刺激。

护考小宝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rqmzc.com/zlff/1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