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腰椎滑脱,是指腰椎的某个椎体因为失去稳固结构而脱离整体,出现与相邻椎体的相对运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疼痛、活动度下降甚至功能丧失。腰椎滑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椎体后方的小关节脱位,二是椎体后方的骨折(其中又以峡部骨折为多)。根据腰椎滑脱的程度和症状不同,可将其分为4个不同等级(1级最轻微,4级最严重),通常情况下,3级以下程度的腰椎滑脱都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恢复。腰椎滑脱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支具固定和脊柱稳定性训练两个方面,康复过程应循序渐进、因人而异。下列方案供参考。
保护期(受伤后12周内)1、休息,谨慎活动(但不要一直卧床),使用腰椎支具,为损伤部位的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2、直到腰部活动无疼痛感时进入到下述康复训练。
基础训练1、对可能紧张的腘绳肌、股四头肌、屈髋肌实施牵拉,恢复腰椎和骨盆的整体活动度。2、脊柱中立位下的稳定性训练。重点是腹横肌、多裂肌、膈肌、盆底肌的激活和收缩训练。可在四点跪姿、俯卧姿、仰卧姿等姿态下利用收腹、活动四肢等方式,进行轻量级的脊柱稳定性训练。3、轻度有氧运动。例如行走、椭圆机等,在运动中应使脊柱保持中立。4、当脊柱深层肌功能被充分激活,且骨盆和腰椎整体ROM得到改善时,可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
恢复性训练1、继续通过牵拉训练提升活动度。2、更进一步的有氧运动,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应让脊柱处于中立状态。3、渐进性的脊柱稳定性训练(例如:俯卧状态下的收腹训练可进展为四点跪姿下的收腹练习,甚至可进展为平板支撑)。4、抗阻力训练。主要针对竖脊肌、屈髋肌、伸髋肌、髋外展肌等功能性的核心肌肉群。在训练中保持脊柱中立。5、在脊柱稳定无疼痛的情况下,获得全部ROM、能够进行常规有氧运动、且能够完成负重形式的腰部动作时,可考虑进展到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
功能训练1、继续有氧运动训练,可逐步进阶。在运动中使脊柱保持中立状态。2、继续抗阻力性质的核心功能性训练,可逐步进阶。3、多平面的脊柱稳定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例如:不平稳表面上的站立,蹲起与哑铃上举,跪姿下抛物、侧抛物等。4、针对特定的工作及运动形式,进行特异性的脊柱训练。例如,跑步者应进行蹲起、跳跃等形式的训练,并在训练中强调离心收缩力量的改善。
逐步获得全面恢复(受伤5-12个月期间)1、通过上述训练获得基本恢复后,应逐步恢复到日常的工作和活动中。2、保持牵拉、脊柱稳定性训练、脊柱功能性训练,不断保持和维护脊柱功能。3、继续有氧运动。4、保持合理体重,必要时适当减重,为脊柱减负。
长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