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以同侧下肢神经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候群。
发病人群:
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从职业上: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病因: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3.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3.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4.1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4.2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4.3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4.4腹压增高:腹压与推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4.5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推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推间盘破裂。
临床表现:
1.下腰痛绝大多数患者以腰痛为主,这是为突出的髓核从及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刺激纤维环内的痛觉纤维的结果。疼痛轻重不一,严重时影响腰部活动。任何能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均会导致腰痛加剧。有时甚至刷牙、转身、低头、仰面时也可诱发腰部阵痛。
2.下肢放射性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以腰痛开始,不久腰痛减轻,下肢放射痛逐渐加重。这是因为当髓核进一步后突后,原来处于紧张状态的纤维环破裂,换上痛觉神经纤维张力减低,至疼痛减轻;也因髓核进一步突出,经过后纵韧带直接压迫神经根,故出现下肢放射痛加重。疼痛常自臀部开始,逐渐延伸至小腿后侧、后外侧及足底外侧。当行走、站立或咳嗽时,也同样加剧疼痛。多数患者经卧床后症状可减轻。个别患者由于巨大的椎间盘后突压迫整个马尾出现不完全性双下肢瘫痪,会阴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3.麻木感
病程较长或髓核突出严重的患者,常有主观上感觉到的麻木,多数局限于小腿、足背外侧、足根、足底及足底外侧。
治则与治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要依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瘀则散之”的治疗原则。
1.针灸治疗
2.手法治疗3.牵引治疗4.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5.放血疗法
预防与功能锻炼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那么,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或防止其复发呢?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的姿势以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并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止本病的复发。
功能锻炼方法此法始终贯穿于治疗、康复、预防复发的全过程。可根据病情、体质、年龄选择以下体疗法,要循序渐进。
燕式运动患者俯卧,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作同时抬起胸部,抬起双下肢(足尖绷直)及双上肢向后伸展与肩同高的动作,背屈一次的节律为5~6秒钟,可重复做10~20次。
赞赏